
谓和使如意。 宋 曾巩 《<洪范>传》:“天不言而默定下民,相助协顺其所居。”
根据多个词典释义,"协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释义 "协顺"指通过调和与顺应,使事物达成和谐如意的状态。由"协"(调和、合作)和"顺"(顺应、沿袭)两个近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二、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曾巩《<洪范>传》:"天不言而默定下民,相助协顺其所居。",意指天道虽不言语,却能通过调和顺应来安定民生。
三、结构解析
四、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已较少使用。其近现代延伸可理解为:通过协作与顺应达成和谐状态的管理哲学,类似于现代术语"协同效应"(Synergy)。
《协顺》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协调和顺从。指在行动、思想或意见上与别人保持一致,配合默契。
《协顺》的拆分部首为十口,它的总笔画数为十九画。
《协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勿谓学顺不能协顺,勿谓学峭不能协峭。”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协顺》成语。
《协顺》的繁体字为「協順」。
古时候「协顺」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常用的古代写法为「協循」。
他们在工作中互相协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协调、协商、协助、顺从、顺利。
默契、一致、合作。
对立、相悖、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