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写的意思、课写的详细解释
课写的解释
抄写。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日一粥而课写千言,三岁乃卒业。”《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凡课写功程,皆分判。”
词语分解
- 课的解释 课 (課) 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使
- 写的解释 写 (寫) ě 用笔作字:写字。写作。编写。 描摹,叙述:写生。写实。写照(.画人物的形象;.描写刻画)。轻描淡写。 ; 笔画数:; 部首:冖;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课”字具有丰富的历史演变和多重含义,其核心语义围绕“考核”与“规定”展开。以下是基于权威辞书的详细解释:
一、字源与核心义
- 考核;检验: 此为“课”最古老的核心义项。《说文解字》释:“课,试也。从言,果声。”段玉裁注:“《广韵》:‘第也,税也。’皆课试引伸之义。”意指通过言语(提问、要求)来检验、评定结果。如“考课”(考核官吏政绩)、“课吏”(考核官吏)。
- 按规定内容与标准进行(学习或工作): 由“考核”引申出按规定程序、内容进行某事。如“课读”(按规定内容读书)、“课业”(按规定学习的学业)。
二、主要引申义项
- (名词)教学科目/门类: 指学校教学计划中划分的特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单元。如“语文课”、“数学课”、“专业课”。
- (名词)教学的时间单位: 指按固定时间安排的教学活动单元。如“一节课45分钟”、“上午有四节课”。
- (名词)教材的段落: 指教科书或教学内容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如“这本书共有二十课”、“今天讲第五课”。
- (名词)赋税;租税: 古代指按法规征收的赋税。如“国课”(国家税收)、“课税”(征收赋税)。此义由“按规定征收、考核完成额度”引申而来。
- (动词)征收(赋税): 如“课以重税”。
- (动词)占卜的一种: 指一种占卜方法(如“起课”、“卜课”)。此义较为专门。
- (动词)督促完成指定工作: 如“课子”(督促儿子读书)。
三、现代常用义
在现代汉语中,“课”最常用的义项集中于教育领域,主要指教学的科目、时间单位或教材单元(上述引申义项1、2、3)。其核心的“考核”与“按规定执行”的含义,则隐含在“课程”(按规定计划进行的教学)、“功课”(按规定需完成的学业任务)等复合词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 “课”字条释义(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课”字条释义(商务印书馆)。
- 《辞源》(第三版) - “课”字条释义(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课写”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学习写作/书法
指通过系统课程和反复练习提升写作或书法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训练。例如古人通过“日一粥而课写千言”形容勤奋练习(出自唐代元稹的墓志铭)。
-
抄写
在古籍中多指具体抄录行为,如《新唐书》提到秘书郎“凡课写功程,皆分判”,即负责抄写文书的分工。
二、词源与演变
- 古代用法:唐代文献中多指抄写任务,如“课写千言”描述每日抄写量。
- 现代延伸:现代语境可能扩展为“课程相关的写作练习”,如造句示例“他督课写字、学英文”。
三、使用场景
- 教育领域:适用于书法、写作教学中强调系统性训练的场景。
- 古籍研究:涉及古代文书抄录、文献整理时,需注意其原始含义。
四、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临摹(侧重模仿)、誊录(单纯抄写)。
- 差异:“课写”更强调学习目的或官方任务,不同于日常随意书写。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4、6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傲吏八字脚敝衣粝食鱍鱍不露朴不屠何布帻仓狗怅悒崔隤粗枝大叶陡峻分务怫郁鈇钺高干緪索诡状合丹哼唧鸿罗后堂荒愧蝗孽会齐犄角之势棘句惊时津亭鹫殿九铢箕箒之欢浚池钧甄来成劳拙类会两耳塞豆麦粉码目名伦凝静牛田评覈评衡魄心清早上求爱热痒痒侍儿疏牾私路恬不知怪铁钱蕨头三脚难踢退溃丸剂飨荐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