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宽容之德。《书·立政》:“率惟谋从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 孔 传:“ 武王 循惟谋从 文王 宽容之德。”
(2).容貌品德。《南史·垣昙深传》:“﹝ 郑氏 ﹞年既盛美,甚有容德,自厉冰霜,无敢望其门者。”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宨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闻邻氏女有容德,求娶之。”
"容德"是汉语中由"容"与"德"构成的复合词,具有双重文化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的解释框架,其核心含义可分为:
一、基本释义 "容"的本义为盛受,《说文解字》释作"盛也",引申为宽容、接纳;"德"在《论语·述而》中被界定为"得也",指内在修养与外在品行。二字结合后,构成"宽容之德"与"仪容之德"的双重维度,既包含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涉及外在的仪态表现。
二、词源演变 据《古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8年)考证,甲骨文"德"字从"彳"(道路)从"直"(直视),本义指端正前行,至西周金文始增"心"符,强调内在修为。"容"字在战国楚简中已见与德行关联的用例,如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载"容德之方"的表述。
三、经典用例 1.《尚书·周书》载"有容,德乃大",强调包容心是德行的扩展根基 2.《礼记·表记》言"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郑玄注疏解为"容貌当副其德" 3.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论及"容貌辞气之间,正学者持养之要",将仪态纳入德行修养体系
四、近义范畴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收录相关近义词群:"雅量"侧重胸怀度量,"襟度"强调胸襟格局,"器宇"偏重外在风范,三者共同构成"容德"的语义场。
注:引文来源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语料库》(2023版)及《十三经注疏》数字化工程(中华书局,2020年)权威版本。
“容德”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不同文献来源综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解释:
宽容之德
指包容、宽厚的品德。这一释义源自《尚书·立政》,武王效仿文王的宽容德行,强调治国者需具备的胸襟。例如“率惟谋从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网页,网页)。
容貌与品德
多用于描述人的仪态与德行的结合,常见于古代人物评价。例如《南史》记载郑氏“甚有容德”,白居易诗云“容德俱如玉”,均指外貌与内在兼具(网页,网页)。
提示:该词含义随语境变化,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7的文献来源。
报喏饼食不夺农时不可分离仓玉策简长爵酲醲偢问楚囚相对寸莲盗夥道迹點破方挺仿羊皮纸風環雨鬢风行水上副尉干说贡举公义佷强河网哗喧挟赤枷锢甲香禁苑黄娟媚款打裈褲老瓜连霏詈辞泠波灵匠令威旅瘗马会卖武盟鸥面糊慕从弄白相襁褓物桥死起作用人表柔强弱愿稍芟说话人送汤随命太阶汤羊下关香饭蟹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