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边的路。《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车师王 之走 乌孙 也, 乌孙 留不遣。遣使上书:愿留 车师王 ,备国有急,可从西道以击 匈奴 。 汉 许之。”
(2).指西部。《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 张子侯 曰:‘ 扬子云 ,西道 孔子 也,乃贫如此!’吾应曰:‘ 子云 亦东道 孔子 也。昔 仲尼 岂独是 鲁 孔子 ,亦 齐 楚 圣人也。’”
“西道”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代文献及诗词进行说明:
西边的道路或方向
该释义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王逃亡乌孙时,汉朝允许其“从西道以击匈奴”。这一用法在唐代诗词中也有体现,如杜甫《王命》中“巴西道路难”描述西部道路艰险。现代例句如“丙辰,诏行台源子恭将步骑一万出西道”,均指具体方位。
代指西部地区
汉代桓谭《新论》记载时人以“西道孔子”称呼扬雄,类比孔子在鲁国的地位,说明该词可引申为对西部地域或文化的指代。唐代储光羲诗句“西道苦转毂”则通过地理特征隐喻西部生活状态。
文化延伸
该词在诗词中常与“东道”对举,如李贺“明朝下元复西道”与“东道孔子”形成空间对照,体现古代方位词的文化象征性。需注意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西道》是一个词语,在中文中有着多重含义。它可以指代方向,表示朝向西方的道路或路线;也可以指代一种思路、方法或道路上的行径。同时,它还可以用于表达对于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的追求和学习。
《西道》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西"是一个汉字,其部首为"西",由三个笔画组成;"道"也是一个汉字,其部首为"辵"(辶),由辵并义两个部分组成,共由四个笔画组成。
《西道》这个词语源自古代汉语,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也是汉字的组合。在繁体中,"西道"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西道"可以写作「西\'曰\'」、「西长」、「㳧\"冖\"長」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写法已经逐渐淘汰,现代常用的写法是「西道」。
以下是几个使用《西道》的例句:
1. 他是研究西道思想的专家。
2. 我们应该向着西道努力。
3. 这本书给了我一条踏上西道的新途径。
以下是与《西道》相关的一些词语:
1. 组词:西洋、西方、西风、西服。
2. 近义词:西路、西行、西方。
3. 反义词:东道、南道、北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