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突然而来。语本《易·离》:“突如其来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及杏园开宴时, 河中 蒋相 以故相守兵部尚书,其年子 泳 及第,相国欣然来突,众皆荣之。”
“来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人或事物突然出现或到来,强调情况的突发性和意外性,通常用于书面或较正式的表达中。
典故来源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离卦》:“突如其来如”,意为“突然到来”,后演变为成语“突如其来”,而“来突”是这一典故的变体表达。
历史用例
五代时期王定保在《唐摭言·酒失》中记载:“相国欣然来突”,描述某人突然到访的场景,体现其文言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周易》及《唐摭言》相关章节。
《来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向前冲进。
它是由“从”和“穴”两个部首组成。
“从”(cong2)部首表示跟随、启发的意思。
“穴”(xue2)部首表示洞穴的意思。
拆解后,这个词的笔画数为6个,分别是 从橫3、穴立3。
《来突》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庄子·外物》篇中。
它描述了一个人在真正做出决策之前,经历了一段思考的时间,当他下定决心后,就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
繁体字“來突”和简体字拼写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成语“来突”中的“来”字可写为“來”,但它的发音和意义保持不变。
1. 他在工作中非常敬业,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来突。
2. 在比赛中取得成功需要勇气和决心,你必须敢于来突才能达到目标。
1. 来临: 指某个时间要到了或某种情况即将发生。
2. 突破: 指克服障碍、超越困境。
3. 突然: 指某种事情或事件发生得很突然,没有预警。
1. 勇往直前
2. 直上直下
3. 毫不犹豫
1. 犹豫不决
2. 退缩不前
3. 三心二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