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任用。《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接礼贰宫,考庸太室。” 李周翰 注:“庸,用也;太室,明堂也,言考用才能於明堂之宫也。”按,此语原出《书·舜典》:“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考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考察任用”,具体解释如下:
考
指考察、审核,源于古代对官员或人才的绩效评估()。例如《书·舜典》中提到“明试以功”,即通过实际功绩来检验能力。
庸
此处意为“任用”,而非常见的“平庸”之义。如《文选》李周翰注:“庸,用也”()。这一用法在《诗经》《左传》等典籍中也有体现,例如“请始无庸战”(《国语·越语上》)。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或文学研究,例如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时,可引用“考庸”体现以能力为核心的选拔理念。需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庸”的含义()。
考庸(kǎo yō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考”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其部首为⼆(贝)并且拥有11个笔画,“庸”是上下结构的汉字,其部首为广并且拥有6个笔画。
《考庸》一词始见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秉持着仁德之心,而小人则以私利为先。其中,考庸一词用来表示“考量”和“平庸”等意义。
在繁体字中,考庸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考庸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考”字的古代写法为“⺹”加上两个横等于号,“庸”字的古代写法为“广”字加上一个点。
1. 他在考虑庸俗的问题。
2. 这些选手都是以庸俗的方式对待比赛。
1. 考虑
2. 人庸
3. 庸常
1. 知己
2. 均衡
3. 通盘
1. 优秀
2. 杰出
3. 突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