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啸指的意思、啸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啸指的解释

谓以指夹唇吹之作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 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啸"是汉语中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汉语大词典》将其核心释义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人类发声行为 指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如魏晋时期阮籍"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晋书·阮籍传》),这种长啸成为士人抒发胸臆的特殊方式。

二、自然声响摹拟 用于形容自然界宏大的声响现象,《说文解字》释为"吹声也"。现代地理学术语"海啸"即取此义,指由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的巨浪轰鸣现象。唐代李颀"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中的"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即以"嘶啸"摹写雁鸣。

三、动物叫声特征 特指猛兽的吼叫,《现代汉语词典》例举"虎啸猿啼"。此用法可追溯至《诗经·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旷野",郑玄笺注"兕虎之兽,以喻战士"。宋代岳飞"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即以虎啸喻豪情。

四、社会行为引申 具有召集、呼唤的衍生义,如《新唐书·郭子仪传》载"乃啸聚亡命,保任侠,往来畿甸间",其中"啸聚"指召唤聚集。《广韵》记载古音"苏吊切",显示该字在历史语音演变中保持稳定的语义内核。

网络扩展解释

“啸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啸指指用手指夹住嘴唇吹奏出声的技巧,属于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其声音通常较低沉,与直接用牙齿咬唇吹出的高亢声(称为“吹唇”)形成对比。

二、来源与文献依据

  1. 《资治通鉴》注释:元代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时提到,古人通过两种方式发声:
    • 吹唇:用牙齿咬唇吹气,声如鹰隼(尖锐高亢);
    • 啸指:以手指夹唇吹气,音调相对低沉。
  2. 与“啸”的关系:
    • “啸”的本义是撮口发出长音,如口哨声(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
    • “啸指”可视为“啸”的一种延伸技巧,借助手指辅助发声。

三、文化背景

“啸”在古代不仅是声音表达,还带有情感宣泄或呼召的意味。例如《诗经》中“其嘨也歌”,《核舟记》中“若啸呼状”,均体现了这一动作在文学与生活中的运用。而“啸指”更强调技巧性,可能用于军事信号或民间娱乐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安边磻石逋留惨僻迟涩创戮炊帚疵礼大封胆小如鼠大恉德音莫违掉盏子动脉粥样硬化队形伐交飞伞符节官苟然官军诡赴滚灯牯牛岭国乱合法性将弁解分进宦迥古喀喀恳恳勤勤枯河连第两情缱绻灵峻立体几何名姓明珠暗投囊里盛锥泥视排定栖惶琪树起小然物任持穇稗商税设节树创睡余塾师梳纂司务条三窝四罔象相缪綫绉小胥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