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指夹唇吹之作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 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
“啸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啸指指用手指夹住嘴唇吹奏出声的技巧,属于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其声音通常较低沉,与直接用牙齿咬唇吹出的高亢声(称为“吹唇”)形成对比。
“啸”在古代不仅是声音表达,还带有情感宣泄或呼召的意味。例如《诗经》中“其嘨也歌”,《核舟记》中“若啸呼状”,均体现了这一动作在文学与生活中的运用。而“啸指”更强调技巧性,可能用于军事信号或民间娱乐场景。
啸指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尖声呼啸以及用手指示方向的动作。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来介绍啸指这个词。
啸指的部首是口,它由“口”和“指”两个部分组成。啸指一共有9个笔画。
啸指最早源于《诗经·小雅·谷风》:“啸指于宇,不振我心。”其中的“啸指”意指高呼招呼。
啸指的繁体字为“嘯指”,在繁体字中,“啸”这个字使用了更多的笔画,由“口”和“肖”两个部首组成。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啸指的字形略有不同。部分古代字典中将啸指写为“嘯辛”或者“号辛”,意为尖声呼唤。
他在山间发出一声啸指,引来了众多的鸟儿。
组词:啸声、指示、指引。
近义词:呼啸、高呼、尖叫。
反义词: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