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灯的意思、滚灯的详细解释
滚灯的解释
一种纸灯。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以纸灯内置关捩,放地下,以足沿街蹵转之,谓之滚灯。”
词语分解
- 滚的解释 滚 ǔ 水流翻腾:大江滚滚东去。 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滚滚。 水煮开,沸腾:滚沸。滚开。 旋转着移动:滚动。翻滚。后滚翻。滚筒。滚珠。滚雪球。 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出去!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
- 灯的解释 灯 (燈) ē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 装饰张挂的彩灯: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笔画数:; 部
网络扩展解释
滚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精巧的工艺设计,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滚灯是一种以竹木、纸张等材料制作的球形灯笼,内置烛台或灯烛,通过滚动或舞动时形成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其核心特点是无论灯体如何旋转、翻滚,内部烛火始终不灭,因此被称为“古代黑科技”。名称中的“滚”既指其可随意滚动的特性,也涵盖了表演中的高难度动作。
二、历史起源
- 宋代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南宋文献记载“以纸灯内置关捩,放地下,沿行蹴转之”,说明当时已有滚灯雏形。
- 地域发展:主要流行于浙江余杭、海盐等地,后衍生出奉贤滚灯、青海滚灯等分支,成为多地节庆标志性活动。
三、工艺与设计
- 材料与结构:外层以竹片编织成球体(直径可达1米),内层悬挂竹编小球,中心放置灯烛。早期用纸糊制,后改进为竹制以提高耐用性。
- 科学原理:烛台采用类似陀螺仪的平衡装置,通过重心设计确保翻滚时火焰始终朝上,避免熄灭。
四、表演形式
- 动作特点:融合舞蹈、杂技与武术,常见动作包括“虎跳”“旋子”“甩绳旋转”等,表演者多为男性,需兼具力量与技巧。
- 文化场景:常见于春节、元宵、庙会等节庆,象征丰收、团圆与吉祥,兼具祈福与竞技功能。
五、文化意义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不仅展现古代工匠智慧,还承载着地域文化认同。例如余杭滚灯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其表演形式成为当地文化名片。
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2、4、7等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