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称 牯岭 。在 江西省 庐山 。因有岩石状如牯牛而得名。为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清 末先后为 英 、 法 、 美 等国租占,1935年收回。解放后辟为休养地。《庐山纪事》卷二:“ 九奇峰 东北为 牯牛岭 。《山疏》:岭雄峻,如人箕踞而睨……其北有石如牛首,故名。”
牯牛岭是中国江西省庐山的一处重要地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与名称由来
牯牛岭位于庐山北部,是庐山的中心区域()。其名称源于山岭形状酷似一头壮硕的牯牛(公牛),明代《庐山纪事》记载“其北有石如牛首,故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将其英文名定为“Cooling”(清凉),音译为“牯岭”,成为沿用至今的简称()。
历史发展
现状与景观特色
文化意义
牯牛岭的变迁被视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胡适曾评价其“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注意:部分资料提到“牯牛岭”作为成语形容艰险处境(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来源,可能为误传或小众用法,建议以地理实体解释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