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徭役的意思、小徭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徭役的解释

即小徭。《唐律·户婚中·应复除不给》:“诸应受復除而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 长孙无忌 疏议:“其小徭役,谓充夫及杂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小徭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中的一种劳役形式,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由“小”“徭”“役”三字构成,字面指年幼者或平民承担的轻微劳动义务。在唐代法律中,“小徭役”特指短期、强度较低的杂役,如充夫(临时征调的民夫)及官府杂务。

  2. 法律依据
    《唐律·户婚中》规定,若官府未按律免除应受复除者的徭役,或错误征发徭役,涉事官员将受刑罚;若涉及“小徭役”,则处罚较轻(笞五十)。这反映唐代对徭役分类的严格管理。

  3. 历史背景
    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兵役、杂役等。而“小徭役”属于其中较轻的类别,与长期戍边或大型工程(如修桥)的“大徭役”形成对比。

  4. 使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官府征调民众从事临时性杂务,如唐代疏议提到的“充夫及杂使”。
    • 现代引申:可比喻儿童承担简单家务,或成年人完成轻微责任。

示例:
《唐律》案例中,洛阳桥竣工后,闽南地区因灾荒仍被强征“大小徭役”,体现“小徭役”作为剥削工具的残酷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赋役制度,可参考《唐律疏议》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小徭役的意思

《小徭役》是一个词组,指的是未成年的男孩子被征召或强制劳动,承担一些轻微的农田劳动或其他劳力工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小徭役的三个字都有共同的部首:“彳”,分别代表着“行走”的意思。笔画分别为:

词组来源

小徭役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贾仲明的《豪放词》中,用来形容未成年男孩子被征召或强制劳动的现象。

繁体

在繁体中,“小徭役”的写法为“小榆役”,字形上稍有差异但意思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小:儿+大

徭:彳(彳亍)+ |(竖)+ 又 + 彡

役:彳(彳亍)+ 匕 + 勹 + 米

例句

1. 孩子小时候,常常被迫从事一些小徭役,走村串巷帮人干活。

2. 这个国家废除了强制劳动,保护未成年人不再受到小徭役的困扰。

组词

1.小农民

2.小工

3.小工厂

近义词

1.小工

2.小劳动者

3.小打工仔

反义词

1.官员

2.权贵

3.贵族

别人正在浏览...

表托閟閟才薄智浅娼妇禅寮沉陷赤子之心揣与大宠弹痕捣砧抵背扼喉地螾东华繁翳翻越蜂蚁凫鸭恭俭果谲古拙哈敦骇殚蒿宫耗子横戈盘马红事圜率贿遗交困集大成接引警策金绣九霞觞隽味帘窥壁听劣衿流和龙蟠虎伏马七马八敏辩牡蛎劈山认真耎梯润屋三细烧煳了卷子沙鸥沈佚食不甘味尸虫世阀顺幼四季豆腾仚头会箕赋蜗窄纤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