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阐缓的意思、阐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阐缓的解释

宽舒和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 注:“安翔駘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时场屋之文,竞学浮丽,争为阐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阐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历代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一、指声音或节奏的舒缓从容。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缓”为“舒迟”,《汉语大词典》引《礼记·乐记》“其声嘽缓”注,认为“嘽”通“阐”,形容乐声宽舒和缓。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音乐理论,如《文心雕龙·声律》中“声阐缓则节奏疏”。

二、引申为人的仪态安详从容。《汉语大词典》引《世说新语·雅量》注载,东晋名士谢安面对战局仍“徐答云:小儿辈大破贼”,其“意色阐缓”被视作名士风度的典范。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该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物神情举止的泰然自若。

该词属于书面雅言,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时仍需注意其特殊含义。主要参考来源包括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阐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形容声音
    出自东汉马融的《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注释为“宽容闲缓貌”,指笛声初发时起伏舒缓的状态()。

  2. 文学批评
    《梁书·文学传》提到南朝文风“竞学浮疎,争为阐缓”,此处引申为文风松散、缺乏力度()。


三、引申与相关词汇


四、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如形容音乐为褒义,批评文风则为贬义)。

别人正在浏览...

不平则鸣长兴岛逞快赤绠冲锋队冲情出海大饽饽大括号黮浊导养大弦戏彫甍低息釜罂郜大鼎归元海蛤后市桓伊三弄惑眩交诤结束语敬贤下士酒臼久要不忘珂伞来今冷鼻凹楼松録贴侣行敏行内谋惄焉如捣佩鱼飘舞骞树敲冰纸青皇请问轻霞山尖身非木石沈峻食店十二度首脑死产四下夙嫌停顿题扇五兵佩香辅鲜醒啸合霄气晓喻衅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