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婆的意思、三婆的详细解释
三婆的解释
(1).以卖花卖茶等为业的妇人。见于 元 曲。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老身是卖花的三婆是也。”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卖狗肉,自家 裴炎 的便是。剩这一脚儿狗腿,送与那茶三婆去。”
(2).指奶婆、医婆、稳婆(收生婆)。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三婆》:“故事,民间妇女无得入禁中者,即诸宫女已承恩赐名称,其母非得旨亦不入,惟三婆则时有之。”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婆的解释 婆 ó 年老的妇女:老太婆。苦口婆心。 丈夫的母亲:公婆。婆媳。婆家。婆婆。 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姑婆。姨婆。外婆。 方言,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亦称妻子:婆娘。婆姨。 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婆。
专业解析
“三婆”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使用。它并非指代某一位具体的女性,而是对当时社会中三种特定女性职业或身份的合称。其具体含义如下:
-
奶婆
- 释义: 指受雇为他人家庭哺乳、抚育婴儿的妇女,即乳母、奶妈。
- 职责: 主要负责喂养雇主家的婴幼儿,有时也承担部分照料工作。
- 背景: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皇室中,主母有时不亲自哺乳,或需要额外人手照料孩子,故雇佣奶婆。她们通常选自刚生育不久、奶水充足的健康妇女。
-
医婆
- 释义: 指掌握一定医药知识,特别是妇科、产科或民间疗法的女性从业者。
- 职责: 主要为女性提供医疗服务,尤其是在涉及女性隐私或被认为男性医者不便诊治的领域,如妇科疾病、接生前的诊断等。她们可能使用草药、针灸或其他民间疗法。
- 背景: 古代社会男女之防较严,女性患者求医不便,医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其医术来源多为家传或师徒相传,水平参差不齐。
-
稳婆
- 释义: 指专门负责接生的妇女,即接生婆、产婆。
- 职责: 其核心工作就是协助产妇分娩,处理生产过程。部分经验丰富的稳婆也可能具备判断胎儿性别(通过经验,非科学)、处理难产(方法有限)等技能。有时官府也会指派稳婆进行验尸(尤其是涉及女性尸体或检验是否处女等)。
- 背景: 在近代产科医学发展起来之前,接生工作主要由稳婆承担。她们是古代生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受限于时代和知识水平,接生风险较高。
“三婆”一词概括了古代中国社会中服务于家庭生育、养育和女性健康领域的三种重要女性职业:奶婆(乳母)、医婆(女医者)、稳婆(接生婆)。她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女性、生育、婴幼儿相关的私密或专门领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和性别观念。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及《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对“三婆”及“奶婆”、“医婆”、“稳婆”各词条的解释。
- 相关历史背景及社会角色描述参考了《中国风俗通史》(陈高华等主编)、《中国古代社会史》等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制度的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三婆”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区分:
一、职业妇女(多见于元曲)
指元代戏曲中从事特定职业的妇女,包括:
- 卖花妇:如元曲《红梨花》第三折提到的“卖花三婆”。
- 卖茶妇:如关汉卿《绯衣梦》中出现的“茶三婆”,负责茶坊事务。
这类角色常作为市井人物出现在元杂剧中,反映当时民间妇女的职业形态。
二、宫廷职业组合(明清时期)
特指古代宫廷中三类女性服务人员:
- 稳婆:负责接生、验身(如选妃时检查身体)。
- 医婆:掌握民间医术,为宫廷提供医疗服务。
- 奶婆:即乳母,专门哺育皇室子女。
她们享有特殊待遇,可通过服务接近权力核心,甚至获得财富或免除徭役。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元曲中的“三婆”是普通职业妇女,而明清文献中的“三婆”属宫廷制度范畴。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多出现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分析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捱苦鳊鱼舟不皂策功插钗钞锣辞青黨偶滴露研朱多端寡要风颜酆狱肤受之言更易宫箫官实过谩郭隗台核练何问禾雉惶挠浣纱溪辉荣见弃监元郊禘九雒卷石勒兵灵钱六卿分晋迷你裙普加俏皮七牢钦喻七湾八拐七子镜铨掌剩馥升玄乘舆车慎节审权失魂丧胆双月疏豁殊绩特立独行天赐良机田役題目通关手透骨金往牒霞城险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