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潇湘的意思、潇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潇湘的解释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潇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地理范围

  1. 本义
    原指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潇水与湘江(湘水)。其中“潇”形容水深而清,湘江则是湖南主要河流,两水汇入洞庭湖,故“潇湘”也泛指洞庭湖周边河网密布的区域。

  2. 地域代称
    唐代起,“潇湘”逐渐演变为湖南的代称,涵盖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后扩展至全省。宋代后,“三湘”成为湖南的别称,具体解释包括:

    • 湘江不同河段(漓湘、潇湘、蒸湘);
    • 湘乡、湘潭、湘阴三地(上、中、下湘)。

二、文学与文化意象

  1. 自然与人文象征
    在诗词中,“潇湘”常被赋予诗意,如刘禹锡《潇湘神歌》以山水喻文人风骨,范仲淹《岳阳楼记》“南极潇湘”则描绘洞庭湖的壮阔。唐代陈子昂诗句“潇湘随雁去”更将其升华为超脱世俗的意境。

  2. 经典景观
    古人将洞庭湖一带的胜景归纳为“潇湘八景”,包括远浦归帆、洞庭秋月、平沙落雁等,涵盖四季朝暮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三、其他含义

“潇湘”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符号,承载了湖南的山水之美与文人的精神寄托。若需进一步了解“潇湘八景”等细节,可查阅故宫博物院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一、《潇湘》的意思

《潇湘》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潇国和湘国,古代对湖南地区的泛指。这个词常用于诗歌、文学作品中,抒发对湖南的秀丽山水和浓厚文化的热爱。

二、拆分部首和笔画

《潇湘》由“氵”和“湘”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意思;“湘”是汉字的一个地名部首,这个字本身表示湖南的地域特征。

《潇湘》一共有14个笔画。

三、来源

《潇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柏舟》中。在古代,《潇湘》是指今天的湖南地区。后来《潇湘》一词逐渐演变为对湖南的称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词汇。

四、繁体

《潇湘》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瀟湘」。

五、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潇湘》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写法。比如,湘字曾经写作「巷」,潇字曾经写作「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写法已经成为了标准。

六、例句

1. 潇湘山水如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潇湘的美景,给人以无限遐想。

七、组词

1. 潇湘人:指来自湖南地区的人。

2. 潇湘派:指湖南地区的文学艺术流派。

3. 潇湘山水:指湖南地区美丽的山水景色。

八、近义词

1. 湘水:指湖南地区的河流。

2. 湖南:指湖南省,与潇湘地域相同。

九、反义词

1. 青岭:指与湖南相对的地域。

2. 北方:指与潇湘地域相对的地域。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题舞笔纸参秉常山蛇朝省查田定産辰选丑八怪当罏淡然打小算盘垫球咄咄風清月明扶世膏粱年少罐笼鲑冠航空港侯冈霍索胡思乱想鴐鹅家公角物静意娟丽决赛骏概沮洳场良史流漓罗居没什么门童木栖南道主人曩古恁时拈题分韵鸟巾胮肛嗛小取和儿逡廵仁诲桑间之咏生魂神盛颜设饰食日瞬息之间说和夙素泰山石敢当突明王阙瘟神爷纤弯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