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订正。 宋 秦观 《谋主》:“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於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谱序》:“拜 曲阜 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於垢鉴矣。”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 阳湖 孙氏 ,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考据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源委、授受、岁月攷订,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其攷订古今,皆详覈可喜。”
“考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ǎo dì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考证、校勘等方式修正错误,确保文献或事物的准确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清代学者刘师培曾将“考订”归为考据学范畴,与“著作”并列,体现其在传统学术中的重要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方法论,可参考古籍校勘类文献或权威字典(如汉典、查字典)。
《考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经过仔细审阅、研究、核实和整理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考订》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犬部)和“言”(言部)。
“⺏”部作为一个部首,表示与犬或狗相关的事物。
《考订》的拆解笔画顺序为:犬(4画)+ 言(7画)。
《考订》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文献学研究,是为了确保古籍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进行的一种学术活动。
《考订》的繁体字为「考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犬部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篆刻中,犬部的字形会更接近实际的犬的形态。
1. 他花了很多时间来考订这部古籍,确保每个字都是准确无误的。
2. 在考订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错误而进行了修正。
1. 校考订阅(指对书刊、文章进行校对、审定和订阅)。
2. 考订学(指研究古籍的校对方法、技巧和原则的学科)。
审定、校订、核实
随意、粗略、任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