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订正。 宋 秦观 《谋主》:“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於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谱序》:“拜 曲阜 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於垢鉴矣。”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 阳湖 孙氏 ,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考据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源委、授受、岁月攷订,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其攷订古今,皆详覈可喜。”
考订(kǎo dìng)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严谨的考证与比对,对文献、史实、文字等内容进行校勘、修订和确认,以追求准确性与真实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义分解
二字组合强调通过核查与修正达成定论,属并列结构的复合词。
权威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考订指“考据订正”,即对古籍、史料等进行校勘和修正,以确定其正确内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该词可追溯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时期。如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多次运用考订方法校勘典籍讹误,强调“参互考订,归于一是” (来源:中华书局《清代学术概论》专题研究)。
当代语境下,考订不仅限于古籍,亦扩展至文物鉴定、档案整理等领域,如“考订出土简牍的年代”。
考订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学术活动,贯穿于文献校勘、史实辨析与文化传承,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严谨的考证追求真实性与准确性。该词的权威性由工具书定义及学术研究共同支撑,体现了汉语词汇的精确性与历史深度。
“考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ǎo dì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考证、校勘等方式修正错误,确保文献或事物的准确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清代学者刘师培曾将“考订”归为考据学范畴,与“著作”并列,体现其在传统学术中的重要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方法论,可参考古籍校勘类文献或权威字典(如汉典、查字典)。
猜谮嘈闹孱钝苌弘化碧昌舒痴絶弛维断绝蕃援分文不直腹书根深本固黑种宏流讙呶徽华昏厥魂意简至解读缉缉羁贱棘句即期廐副九女酒器看门恳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牢络辽僻离决临界螺髻梵志罗罻买昏漭洋洋髦牛蒙须南蔽暖煦煦披子秦鹿扫弃上假删洗神裁释卷桃李蹊铁围山彤云密布晩漏硙碾五贤无以巷议娴静崤坂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