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膜。亦泛指耳朵。 叶紫 《夜哨线》:“微风将一阵凄切的呜咽声送进到他的耳鼓中来。”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在这个不拘形式的讨论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撞击着 永生 的耳鼓。”
“耳鼓”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耳鼓(拼音:ěr gǔ)是鼓膜的别称,指位于外耳与中耳之间的半透明薄膜结构。它通过振动将外界声波传递到听小骨,进而传入内耳形成听觉,是听觉传导的重要环节。
二、解剖与功能
三、引申含义 在文学语境中,“耳鼓”可泛指耳朵或听觉感知。例如:
四、应用示例
如需查看具体文献例句或医学示意图,可参考搜狗百科和查字典的完整内容。
《耳鼓》一词拥有多种含义,主要取自元代贾仲明所著《耳鼓》一书中的片段,用以形容人们不愿听从劝告或建议、执拗不改的状态。在扩展意义上,耳鼓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坚持自己固有观念、拒绝接受新知识。
《耳鼓》字共有12个笔画,由“耳”和“鼓”两个部首组合而成。
《耳鼓》一词的源自于元代贾仲明所著的《耳鼓》故事。该故事中,一个大臣忠告天子时,秘书却在旁边打着鼓,试图干扰大臣劝谏。从而造成现在使用该词汇来表示不顾他人劝告的含义。
繁体字形为「耳鼓」。
根据古文字典记载,古时候「耳鼓」一词的写法较为多样化,具体写法因不同时期而异。
1. 他总是对别人的建议充耳不闻,真是个典型的耳鼓之人。
2. 不要老是对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不要成为一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耳鼓。
耳闻目见、耳濡目染、风闻耳鬼、耳熟能详
耳塞、不理不睬、充耳不闻
聆听、接受意见、谦虚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