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浇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翱 《祭硖州李使君文》:“临君之丧,洒酒以决。”
“洒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ǎ jiǔ,其核心含义是指将酒浇洒在地上以表达祭奠或缅怀之情。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洒酒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一种仪式行为,指在敬酒时故意将酒水洒向地面,主要用于表达对逝者(如亲友、英雄人物)的怀念、敬意或哀悼。这一行为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也蕴含情感寄托。
除上述唐代文献外,宋代以后诗词中也偶见类似表达,多与悼亡、怀古主题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不同朝代的用法差异,可参考、5、7等来源。
洒酒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涵义。它可以指由容器中倾斜地倒出酒液,或者用米糠、酒精、果汁等在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中洒撒。同时,洒酒也可以表示喝酒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洒(左右结构),水部(氵) + 沙部(少);酒(右上结构),酉部(酉) + 酉部(酉)。
来源:洒酒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庾质传》中。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庾质在赴任途中停留在丧家,因为哀痛之情而将再也无法与好友共饮一次的愿望倾诉为“不能洒酒”。此后,洒酒一词逐渐成为表达无法再见的遗憾和心情的固定语汇。
繁体:洒酒的繁体字为「灑酒」。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洒酒」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洒」字的写法为「異」,字形上更加繁琐。而「酒」字的写法则与现代相同。
例句: 1. 他情绪低落,只能拿起酒杯洒酒发泄。 2. 他在庆祝活动上高兴地洒酒庆祝。
组词:洒水、洒泪、洒家、洒扫。
近义词:倾酒、说酒。
反义词:斟酒、封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