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浇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翱 《祭硖州李使君文》:“临君之丧,洒酒以决。”
"洒酒"是由"洒"与"酒"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一、本义解析 "洒"在《汉语大词典》中标注为动词sǎ,本指液体散落状,《说文解字》释作"涤也"(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酒"指用粮食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品,二者结合特指倾倒酒液的动作,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洒酒祭兄"的用例(来源:《古代小说词语汇释》中华书局2009版)。
二、文化引申 在祭祀语境中,该词承载礼仪属性。《周礼·春官》记载"祭日以圭璋,洒酒为礼",郑玄注"洒谓倾注,以通神明"(来源:《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唐代诗人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中的"系马高楼垂柳边,洒酒临风望九垓",更赋予其诗意化的情感投射功能(来源:《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保留两种用法:①物理层面的液体泼洒,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例举"不慎洒酒污衣";②比喻义指代资源浪费,《经济学术语词典》用"资本洒酒式投资"形容非理性支出(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版)。
“洒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ǎ jiǔ,其核心含义是指将酒浇洒在地上以表达祭奠或缅怀之情。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洒酒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一种仪式行为,指在敬酒时故意将酒水洒向地面,主要用于表达对逝者(如亲友、英雄人物)的怀念、敬意或哀悼。这一行为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也蕴含情感寄托。
除上述唐代文献外,宋代以后诗词中也偶见类似表达,多与悼亡、怀古主题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不同朝代的用法差异,可参考、5、7等来源。
安贫百木长帮教宝箧餔糟啜醨财赍冲云破雾踧踖豆棚耳报讹失泛滟废市分解反应敷纷嗨哟号头河仓合扑地红虫黄菅昒穆娇面交政劫国井底鸣蛙惊恐失色津津救取倦略窥议老婢子连二竈流彗率志满目荆榛梦梦棉毛衫弥靡目莲戏鬅茸全帖日怪弱緆扫帚颠倒竖颯焉僧纲伤春煞绳申诰沈黝时症霜兔鞺鞑唐音蜪犬惕汗体元土扶成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