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小儿科。中医十三科之一。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
“小方脉”是中医学术语,指古代医学对小儿疾病的专科分类,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小方脉是中医十三科之一,专门诊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代的小儿科。其名称源自“小儿方脉”,强调通过脉象诊断与方剂治疗结合的方式应对儿童病症。
历史背景
该术语最早见于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医科》,书中将中医分为十三科,其中“小方脉”独立成科,与“大方脉”(成人内科)并列。
名称结构
《小方脉》这个词指的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种脉象,用于中医诊断术语中。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况,通过触摸和观察脉搏,中医师可以获取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
小方脉的拆分部首是“爪”,共有13个笔画。
小方脉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的内容。
小方脉的繁体字为「小方脈」。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资料,小方脉的古时写法为「小方脈」,形态上可能与现代写法有所差异。
例句:医者观其形,必先察其小方脉之动静,以得知体之虚实。
小方脉的组词:方脉学、方脉诊断。
小方脉的近义词:爪方脉。
小方脉的反义词:大方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