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恶的意思、小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恶的解释

(1).小恶行;小过失。《易·繫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旧唐书·魏徵传》:“然则君子不能无小恶,恶不积无妨於正道。”《元史·揭傒斯传》:“古人作史,虽小善必録,小恶必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左传》, 隐桓 皆被弑,而经皆书‘公薨’, 袁简斋 太史疑之,以为小恶书,大恶不书,岂《春秋》作而乱臣贼子喜乎,何以为直笔?”

(2).生小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双眸闪闪若巖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 清 黄景仁 《微病简诸故人》诗:“自我体中原小恶,不妨过从话绳牀。”

(3).谓量轻质劣。《旧唐书·食货志上》:“百姓乃以上青钱充恶钱纳之,其小恶者或沉之於江湖,以免罪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恶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核心释义

指轻微的过失或不良行为,与严重罪行(大恶)相对。

《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1583页)定义为:“小的过错;轻微的恶行。”此概念源于先秦典籍,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载:“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强调小恶虽微,仍需约束。

二、延伸义项

  1. 道德层面的瑕疵

    指人性中难以避免的微小缺点。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442页)释为:“不严重的恶劣品行”,如“小恶不改,终成大患”。

  2. 中医术语中的病理概念

    指轻微致病因素。

    《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篇”)提出:“小恶者,邪气初侵,未深也”,描述外邪侵入初期的生理反应。

三、文化语境中的辩证观

儒家强调防微杜渐的伦理观,认为小恶可能发展为大恶。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指出:“小恶如隙中之尘,不扫则室终秽”,主张通过修身遏制小恶。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辞书与典籍):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佚名. 《黄帝内经·素问》[M]. 传世中医经典,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
  4. 朱熹. 《朱子语类》[M].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6.

网络扩展解释

“小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小过失或轻微恶行
    指道德或行为上的小瑕疵,如《周易》所载“小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强调对小错误的忽视可能酿成大患。魏徵在《旧唐书》中亦指出“君子不能无小恶”,说明人性中难以避免的微小过失。

  2. 身体轻微不适
    古汉语中可表示“生小病”,如《世说新语》记载裴令公“体中故小恶”,清代黄景仁诗句也以“小恶”描述微恙。

  3. 质量低劣(古义)
    古代经济语境中指物品“量轻质劣”,如《旧唐书·食货志》提到劣质钱币被称为“小恶”。

二、其他语境补充

三、使用示例

建议:若需深度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世说新语》等古籍,以上释义均综合自权威词典与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圭夫子迸芽鼻头不瑕不杂长府赤寸持疑出门合辙电热器钓玉鼎饪凡语飞龙厩梗骜贵人善忘鹤杖鸿胪寺虹霓候教化为泡影剑华浃行精气神儿谨始虑终祭胙絶端开颐喹啉来书老白赏羸耗良贞凌晷零零散散流觞流延冒称门徒末校内地囓镞牛李排球运动皮筏掐算倾崎三隐椉驵双趺书名说作丝苓损辱痛絶透亮儿夏播贤哲哓聒逍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