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湮没。 清 曾国藩 《钱塘丁烈妇墓表》:“维塋域有下窆之石,不克宣刻事跡,暴诸道路,惧终将晦湮。”
“晦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及文献用例,注意不同场景下的语义差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钱塘丁烈妇墓表》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晦湮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事物昏暗、模糊、不清楚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光线、天气、状态、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晦:部首日(ri),总笔画5画。
湮:部首水(shui),总笔画12画。
《晦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郑风·晦》一篇中。在《晦湮》这个词中,晦意为黯淡、阴暗,湮意为消失、隐蔽。
在繁体中,晦湮的写法依然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晦湮的写法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字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书写习惯上,而字形本身基本保持一致。
1. 她眼中的泪水使她的视线变得晦湮不清。
2. 天空被乌云晦湮,暴雨随之而来。
1. 晦暗:形容昏暗、不明亮的状态。
2. 湮灭:形容完全消失或熄灭。
3. 湮没:指完全被隐藏或埋没。
1. 昧暗:形容黑暗、昏暗的状态。
2. 幽暗:指光线不明亮、朦胧的状态。
3. 暗淡:形容光线弱、不亮的状态。
1. 明亮:指光线充足、明朗的状态。
2. 清晰:形容事物清楚、明了的状态。
3. 照耀:指光线明亮、照耀一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