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碧绿的水。 汉 应璩 《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 晋 潘岳 《秋兴赋》:“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一:“名园依緑水,野竹上青霄。”
(2).古舞曲名。一名“渌水”。《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緑水》,舞曲也,一曰古诗也。” 晋 张协 《七命》:“若乃追清哇,赴严节,奏《緑水》,吐《白雪》。”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緑水》今《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絃《緑水》喧洞房。”
“緑水”一词的含义可从字面、引申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指碧绿色或清澈透明的水。如杜甫诗句“名园依緑水,野竹上青霄”描绘了园林与绿水相映的自然景色。
引申比喻
常喻指纯洁无私的心灵或高尚品德。例如古人用“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表达返璞归真的心境。
文化意象
作为古代舞曲名,与“渌水”相通。如《淮南子》记载“足蹀《阳阿》之舞,手会《緑水》之趋”,说明其曾是宴乐中的重要曲目。
使用场景:
可通过等来源查看具体诗文用例。
緑水(lǜ shuǐ)一词是汉字中的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緑”和“水”。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汉字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緑”字是由“糸”部和“录”部组成的,它是一个意义类似于“丝”的偏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7笔。
“水”字作为常用汉字,它只由一个部首“氵”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4笔。
緑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诗作《贺新郎·夜行黄河远汴京乙卯初日》:“乙卯新春緑水滔滔,离殇愁杀还浅浅,桃叶渐落残杨老。”在这首诗中,緑水形容黄河的水流茫茫如同浓绿色的水。
緑水的繁体字为“綠水”。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緑水的“緑”字用“彔”代替,而“水”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为“氵去水”。
他领略着大自然的美景,仿佛置身于緑水之间。
緑水没有特定的组词。
翠水。
红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