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因贡士之功而受天子赐命得以专征的诸侯。《尚书大传》卷上:“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再赐以秬鬯,三赐以虎賁百人,号曰命诸侯。命诸侯得专征者,邻国有臣弑其君,孽伐其宗者,虽弗请於天子而征之可也。”参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命诸侯”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命诸侯”指因向天子举荐人才(即“贡士”)有功,而被周天子赐予专征权的诸侯。他们获得授权后,可不经天子直接征讨违反礼法的邻国(如臣弑君、宗族内乱等行为)。
贡士制度
根据《尚书大传》记载,诸侯需每三年向周天子举荐人才(贡士)。若连续三次举荐优秀人才,将获得三重赏赐:
专征权特殊性
与普通诸侯不同,命诸侯在特定情况下可自主出兵,无需事先请示天子,但征讨对象需符合“臣弑君”“孽伐其宗”等严重违礼行为。
该制度在汉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这一制度体现了周代“以德授权”的政治理念,通过激励机制强化中央与诸侯的纽带,同时维护宗法秩序。随着周王室衰微,此类特权逐渐成为诸侯扩张的实际依据。
《命诸侯》是一个成语,意为派遣各地的诸侯或各国的王侯。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古代中国,皇帝会派遣诸侯或各国的王侯来管理地方。
《命诸侯》的拆分部首是“讠”、“㸦”和“亻”,分别表示言语、言论和人。其中,“亻”是表示人的部首,”讠“代表言语,”㸦“代表言论。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命诸侯》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今史称封禅,志诸侯而命诸侯,奋志东原。”意即将自己的繁重事务分派给各地的诸侯,以解决统治的难题。
《命诸侯》这个成语的繁体字是“命諸侯”。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间、地域和书法家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化。但《命诸侯》的古代写法基本保持不变。
1. 历史上,有很多名君王曾经命诸侯,来分散自己的权力。
2. 为了巩固统治,古代帝王会命诸侯来安抚地方。
命运、诸侯、命令、诸侯国
派遣、委派、任命
归还、召回、收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