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贫贱的人。 明 徐渭 《赏无极墓志铭》:“会国丧,长吏掩捕色服者数人,将赎其钱以充一公馈,以属君,君曰:‘贫傖耳。贫何以备縞?’”
(2).贫贱。 清 张芳 《徵刻唐宋秘本书论略·论藏书宜刻》:“百物之所需,其未有也,搰搰然用力以求其有,有矣不必备,备矣不必贵,贵矣不必美,贫傖之家有与备已耳,通门巨室则必期於贵且美矣。”
“贫伧”并非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可能是“寒伧”的误写或方言表达。以下为相关解析:
注:语言使用需注意规范性,生造词汇可能造成理解障碍。
《贫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贫穷、丑陋、不幸等。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外貌和境况。
《贫伧》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贝”,右边的部首是“臣”。拆分后的笔画为13画。
《贫伧》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它首次见于《文选·司空表》一文中。在古代,经常使用《贫伧》来描绘表达贫穷和丑陋的形象。
《贫伧》的繁体字是「貧伧」,在繁体字系统中保留了原词的形态和结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贫伧》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貧賸」。字形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代表贫穷、丑陋意义。
1. 他的相貌贫伧不堪,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2. 家境贫伧的他只能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1.贫穷
2.贫瘠
3.贫苦
4.贫困
5.丑陋
6.不幸
1.贫穷
2.贫瘠
3.贫苦
4.贫困
1.富有
2.美好
3.幸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