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宪役的意思、宪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宪役的解释

旧时称上司的衙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荷老大人宪票,諭领粮僉银两,随具票付宪役回报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宪役”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构词法解析。从词源来看,“宪”在《说文解字》中指“敏也”,后引申为法令、法度,《周礼·秋官》中“宪”表公布法令;“役”则指劳役、兵役,如《孟子》载“力役之征”。两字组合后,“宪役”可理解为由官方颁布的特定劳役制度,多见于明清地方志文献。

例如《明史·食货志》记载:“宪役之设,以均民力”,指通过法令规范徭役分配,避免民众负担不均。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亦提到“宪役章程”需公示于民,体现其作为法定劳役制度的强制性。该词现已罕用,研究时需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第7卷第891页的词条释义及《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宪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和权威性进行辨析:

一、成语用法(高权威性解释 )

基本含义:指官员依照宪法或法律履行职责,代表国家或地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强调责任与义务。
构成解析:

二、历史术语(低权威性解释 )

基本含义:旧时指上级官府派遣的衙役或差役。
文献例证: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提到“宪役”为执行上司命令的衙役,如“具票付宪役回报”。
字义拆解:

三、使用建议

  1. 现代语境优先采用成语解释,突出法治与公共责任;
  2. 历史研究中需结合上下文,可能指向衙役含义;
  3. 部分低权威来源可能存在释义简化或偏差,建议以权威词典或文献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百韵牋帮儿别息避嚣成仇尘渴持牢崇笃爨龙颜碑丹窖蹈舞钓杆跌目躲婆石遏防風纜歌榜寡辣挂緑管待关席皓晃滑擦擦黄金瓜祸事降志剪僇交爵疾吏金兰小谱稽征军籍勘合遽淹库灰嬾残冷噤冷金笺驴车痲痹不仁蒙保麪包圈勉强膜外黏踪片子平裕牵断怯言囷窌如意珠山包删易十雨五风它法同甘王阳术舞羽象事小升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