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luctantly]∶不心甘情愿
勉强同意
(2) [barely enough]∶将就或凑合
勉强够用
亦作“ 勉彊 ”。 1.尽力而为。《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汉 刘向 《上灾异封事》:“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道可以讲习而知,德可以勉强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学,必出於天资。”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
(2).能力不足而强为之。 唐 杜甫 《法镜寺》诗:“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老残游记》第八回:“於是众人搀着,勉强移步,走了约数十步,方才活动,可以自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3).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公能食此蝇,吾与公赌,输吾坐下马。 辅臣 念言既出诸口,遂勉强吞之。” 巴金 《家》七:“ 剑云 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
(4).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七章:“ 焦克礼 见 萧长春 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
(5).牵强,理由不充足。 清 李渔 《巧团圆·争购》:“你们两箇的话,都説得勉强,毕竟儘先的是。”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有些资料明明是故意找出来的,但是出之以恳挚和悦的声调与姿态,就没有勉强敷衍的痕迹,使听到的人十分悦乐。”
(6).将就;凑合。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据小弟看来,不但第三名不堪附驥,连那第二个女子也还是勉强续貂。”《红楼梦》第三八回:“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 杨沫 《青春是美好的》:“有几个同学同情我的遭遇,帮助我交了两三个月的饭费,勉强读完了那个学期。”
“勉强”的汉语词典释义
“勉强”是一个常用形容词兼动词,在汉语中含义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核心义项:
能力不足仍尽力去做
指能力、条件不够,但依然努力坚持或硬撑着完成某事。强调主观上的努力克服客观困难。
例句:他身体不适,仍勉强支撑着完成了工作。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不是心甘情愿;凑合;将就
表示做某事并非出于本意或兴趣,带有不情愿、不得已而为之的色彩;也可指对事物或结果要求不高,凑合着接受或使用。
例句:他不太想去,但碍于情面,只好勉强答应了。/ 这双鞋有点小,但还能勉强穿。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
作为动词使用,指施加压力或影响,迫使他人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
例句:不要勉强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理由不充足;牵强
指论证、理由、解释等不够充分、有力,显得生硬或难以令人信服。
例句:这个借口听起来很勉强,难以让人信服。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刚刚达到;差强人意
表示刚好达到某个最低标准或要求,数量或程度刚刚够用,但谈不上好或充足。
例句:他的成绩勉强及格。/ 这点钱勉强够付房租。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近义词辨析参考: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近义词词典》
“勉强”是一个多义词,常见含义及用法如下:
能力不足仍尽力而为
不情愿地接受或强迫他人
将就、凑合
理由牵强
该词发音为miǎn qiǎng(注意“强”读第三声),在实际使用中常通过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勉强一笑”体现强颜欢笑的不自然状态,“勉强糊口”则强调生活拮据的将就状态。
哀歌半霎璧连不佳卜筮柴炭称列齿印宠习传致胶黜陟幽明慈乌返哺窜名调练隄封滴骨亲费烦缝絍凤翔果桌赫咤呵止简谅娇娥戒归揭牌仅存矜劳进退无门羁曲客官朗玉拉山头冷意略无忌惮两税使柳七刘桢乱军挛囚庙策摹索默台内制怒火冲天贫协破敌佥佐青墀清柔阙掖祛风时和岁稔属寮谇辱推磨屯长顽燥无过显祖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