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襄样节度的意思、襄样节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襄样节度的解释

唐 时人对暴虐不法节度使的谑称。 襄 样, 襄州 式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襄州 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 襄 样。及 于司空 頔 为帅,多酷暴, 郑元 镇 河中 ,亦虐、远近呼为‘ 襄 样节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襄样节度是唐代中后期对襄州(今湖北襄阳)一带藩镇节度使的特殊称谓,特指其军事割据性强、对抗中央的典型特征。该词源于藩镇首领模仿襄州节度使的跋扈行为,成为当时桀骜藩镇的代名词。以下从历史背景与具体内涵分述:

一、历史背景与定义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割据势力。襄州地处南北要冲,其节度使长期拥兵自重。据《新唐书·藩镇传》记载,贞元年间(785-805年),襄州节度使于頔“专有汉南”,赋税自留、官吏自任,成为对抗中央的典型。此后其他藩镇效仿其行径,史称“襄样节度”,即“仿效襄州模式”的割据节度使。

二、核心特征

  1. 军事自治

    节度使私自扩军,如《资治通鉴》载于頔“聚兵数万”,并自行任命将领,架空朝廷兵权。

  2. 财政独立

    截留赋税,拒向中央上供。唐代财政史料显示,襄样节度使控制州县税收,仅名义归属中央。

  3. 干预人事

    自行委派地方官吏,形成私人势力网络。据《旧唐书·宪宗纪》,山南东道(襄州)属官“皆頔所署置”,中央无法插手。

三、政治影响与终结

襄样节度加剧了中唐藩镇割据,直至唐宪宗发动“元和中兴”,武力平定淮西、成德等镇后,襄州节度使裴均于元和三年(808年)被迫归顺,标志“襄样”模式瓦解。这一称谓由此成为唐代中央集权衰落与地方分裂的历史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

  1. 欧阳修《新唐书·藩镇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国学导航
  3.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刘昫《旧唐书·宪宗本纪》(汉典古籍
  5.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襄样节度”是唐代对暴虐不法节度使的谑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襄样”和“节度”组成。“襄样”指襄州(今湖北襄阳)的样式,因唐代襄州漆器工艺闻名天下,故称“天下取法”。而“节度”指节度使这一官职。合称“襄样节度”实为反讽,借襄州工艺的盛名,暗指节度使残暴酷虐的行事风格。

  2. 历史背景
    据《唐国史补》记载,襄州节度使司空頔、郑元等人执政时手段严酷,民间便以“襄样节度”代称这类暴虐的官员。这一称呼既反映了当时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滥用职权的现象,也体现了民众对暴政的讽刺与不满。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唐代文献或历史讨论中,形容节度使的苛政或专横行为。例如:“某某拥兵自重,横征暴敛,时人讥为‘襄样节度’。”需注意,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

矛盾说明:部分网页(如)将“襄样节度”解释为“管理有方”,但结合更高权威的史料(如、2、6)及词源背景,此说法不准确,可能是对成语结构的误读。

别人正在浏览...

案鞫白蒲冰叟不毛之地残膏剩馥层颠朝婚沉默寡言重光淡生涯抵禁东京湾凤凰儿覆亏鬼相孤行一意毫发丝粟合化贺双星呵索汯汩洪胀荒外豲戎劫寨矜夸窘默军将硱磳连谋撩东札西列圣令饬论切盲陋蜜蜂悯悼千金市骨起椗乞浆得酒擒戮热哄哄仍亲扫墓望丧山兜身当矢石申闻朔北书缺简脱虒台松紧太阳活动条秀危邦唯利是图违约金五脊六兽武怒享利献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