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完瓜连瓜蔓也抱去。比喻滥加株连,斩尽杀绝。语本 唐 李贤 《黄台瓜辞》:“种瓜黄臺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絶抱蔓归。”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抱蔓摘瓜餘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
抱蔓摘瓜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字面意为“抱着藤蔓摘取瓜果”,实际蕴含深刻的警示意义。以下从释义、出处、引申义及用法进行解析:
本义
指采摘瓜果时连带扯动藤蔓,比喻行事不顾后果,牵连无辜。
例:办案若只求速决而草率定罪,无异于抱蔓摘瓜,恐累及良善。
引申义
暗指因贪得无厌或手段不当,导致事态扩大,最终殃及自身。
例:贪官敛财如抱蔓摘瓜,终将祸延家族。
此成语典出唐代李贤《黄台瓜辞》。据《资治通鉴·唐纪十八》载,武则天为掌权接连毒杀太子李弘、李贤。李贤临死前作《黄台瓜辞》讽喻其母: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诗中以“摘瓜”喻杀子,“抱蔓归”暗指若赶尽杀绝,最终只能徒留空蔓(政权根基尽失)。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第6卷,P. 1024):
“比喻贪利忘义,不惜断送根本;亦喻牵连无辜。”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 47):
“比喻贪求不应得之利而自毁根基,或牵连扩大打击面。”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
“垄断资本抱蔓摘瓜,终将引发系统性危机。”
“此案若深文周纳,恐成抱蔓摘瓜之局。”
常见于评述封建王朝倾轧(如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对皇权斗争的隐喻)。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侧重贪利毁本);
株连九族、城门失火(侧重牵连无辜)。
适可而止、留有余地。
引用说明:典故及释义综合《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词典释义援引权威工具书,确保学术严谨性。
“抱蔓摘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o wàn zhāi guā,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比喻义
指顺藤摸瓜时,不仅摘取果实,连瓜蔓也一并拔除。后引申为扩大案情牵连范围,滥加株连无辜之人,甚至达到“斩尽杀绝”的程度。
例句: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瓜辞》
字面义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其字面行为“不高效”,暗喻做事缺乏条理、方法不当,但此解释较少见于权威典籍。
历史背景
成语源自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黄台瓜辞》。李贤是武则天之子,因担忧母亲对兄弟的迫害而作此诗,以“摘瓜”暗喻武则天对皇室子嗣的残害。
原诗节选: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典故关联
武则天曾毒杀太子李弘,改立李贤后又将其废黜并逼死。诗中“摘瓜”即指她对亲子的迫害,最终导致“抱蔓归”(只剩藤蔓)的悲剧结局。
常见用法
近义词
顺藤摸瓜(中性)、斩草除根(贬义)、缘木求鱼(贬义)。
注:“顺藤摸瓜”在部分语境中为中性词,与“抱蔓摘瓜”的贬义需区分。
反义词
有的放矢、深谋远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乐府诗集》或唐代历史相关文献。
闭合电路擘名不诬册文槎梗唱善成语尘累充堂出大差貙娄楚璞粗举当元刀勅典执法钓竿涤除迭双返轴凤臆龙鬐分路扬镳画碟画字昏闇火鞭记名符金戟闿朗克励旷载魁跣馈餫捩转流吹炉火纯青梅信盟首密密麻麻名答命价秘弄模印年龄女市谦和潜辉千里镜倾抚七絃乳酪奢豫失教贪狼风讨定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铜驼巷微析鋘锹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