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日的意思、长安日的详细解释
长安日的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词语分解
- 长的解释 长(長)á两端的距离:长度。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网络扩展解释
“长安日”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典故来源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年幼时,其父元帝询问“长安与太阳哪个更远”,明帝答:“日远。因为只见有人从长安来,却未见有人从日边来。”次日元帝再问,明帝却改口:“日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对话以“长安”暗喻故国,表达对旧都的思念,后以“长安日”代指长安城。
二、引申含义
- 指代长安城
如唐代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中“稍远长安日”即用此意,描述地理意义上的长安。
- 象征君王或皇权
因长安是汉唐都城,且“日”在古代常喻指帝王,故“长安日”也被引申为君王的象征。
- 引申为繁荣安定的时代(部分现代词典补充)
如《查字典》提到,“长安日”可形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景象,源自唐朝长安的繁荣盛况。
用法示例
- 典故引用:多用于文学作品,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或人生际遇的感慨。
- 比喻场景:如“长安日近”可隐喻接近权力中心,“不见长安”则暗含对现实的无奈。
需要更完整的文献用例,可参考《世说新语》及唐代诗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长安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指的是今天的西安市。日,表示阳光、时间等概念。因此,《长安日》指的是在长安的一天。
拆分部首和笔画:《长安日》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长”,表示长久、延续;“日”,表示太阳或时间。其中,“长”的笔画为3, “日”的笔画为4。
来源:《长安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文人墨客们常常以《长安日》这个词来描绘长安的美景和繁华。
繁体:繁体字《長安日》和简体字《长安日》同义,只是字形上有所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长安日》的基本意义和形式并未改变。
例句:每当夜幕降临,长安日的灯火辉煌,繁华盛世令人陶醉。
组词:长安、长久、长路、日出、日落、白日、日光等。
近义词:长安之日、长安时日、长安阳光。
反义词:短暂、逝去、夜晚。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