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屏障的意思、屏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屏障的解释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屏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 名词:指像屏风一样起遮挡或保护作用的事物,如山脉、城墙等自然或人工障碍物。例如:“燕山和西山是北京的天然屏障”。
    • 动词:表示“遮挡、保护”的动作,如“屏障中原”。
  2.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阮籍传》,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地理或军事防御。例如唐代李山甫诗句“野寺连屏障”,以及《明史》中“险隘为屏障”的记载,均强调其遮蔽、阻隔的功能。

  3. 现代应用

    • 自然屏障:如山岭、岛屿等地理实体,如“燕山屏障北京”。
    • 人工屏障:如声屏障、红外屏障等科技产物。
    • 抽象比喻:如“文化屏障”“心理屏障”,指无形的阻隔或保护机制。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遮蔽、屏障物、防护(如“屏风”是其具体化表达)。
    • 反义词:暴露、开放(如“无屏障的平原”)。
  5. 文学引用
    现代文学中常用于象征保护或阻碍,如艾青诗句“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以及《黄河颂》中“筑成民族的屏障”。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文献,可参考汉典、古诗文网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屏障

屏障(píng zhàng)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由“尸”部和“干”部构成。其中,“尸”部是该字的上部,具有示意性,并代表了屏障的物体性质;“干”部则是该字的下部,表示了屏障的作用和功能。

汉字“屏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屏障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意思相同但是形状略有差异,比如可以写作“屏障”(繁体字)。

在古时候,屏障的写法也有一些变体,比如早期的屏障写作“屏羌”,意为挡住羌族人;由于时代变迁,字义扩大,屏障也渐渐演变成为挡住一切外来的物或者是挡住不好的事情。

以下是一些关于“屏障”的例句:

  1. 她在他身边建立起了一道坚实的心理屏障。
  2. 铁丝网成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屏障。
  3. 语言沟通是我们之间的屏障。

与“屏障”相关的组词有:屏蔽、屏风、屏气、屏声、屏除等。

和“屏障”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障碍、阻碍、阻拦、挡住、防止等。

“屏障”的反义词可以有:通透、放行、开放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汁婢贱参横斗转长至抄化乘风兴浪赤雀衔书储君雌弱端匹轭束风激电骇告茶亘舒阁正鬼蛱蜨鹤筹荷礼横炽后拥前呼诙调肩贩交款椒颂戒令金紫银青开私门逵道老虎流水作业丽响绿营媚蝶孟冬嫩绿黏液性水肿鞶囊骿胁平铨破惑仆仆道途拑者遣昼衾裯器师任命状删落水门汀述说台仆太阳社忘昧万事僞证五酉筱簜小姑独处霞暎席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