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羡赋的意思、羡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羡赋的解释

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馀的部分。 唐 孙樵 《复佛寺奏》:“借如陛下以五百万﹝户﹞给天下之兵,今欲又以一百七十万﹝户﹞给于羣髠,是六百七十万﹝户﹞无羡赋矣。” 清 黄宗羲 《王讷如使君传》:“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於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乾没,一患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羡赋是中国古代财税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地方官府在完成中央规定赋税额度后,仍有结余的赋税部分。该词由"羡"(剩余、盈余)与"赋"(田赋、税赋)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羡赋特指"赋税正额之外的馀剩部分"(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36页)。其征收机制在《宋史·食货志》中有明确记载:"诸州岁具税物羡数申省,谓之羡赋"(来源:中华书局《宋史》卷174)。这种制度既包含地方政府超额完成中央税收任务的积极意义,也存在加重民众负担的潜在弊端。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羡"字甲骨文作"⿱羊欠",本义为"因渴望而流涎",引申为"富余状态"(来源:汉典网字形演变库);"赋"字从"贝"(财物)从"武"(武力征收),体现强制征收的财税性质(来源:国学大师《说文解字注》)。两者组合精确表达了超额征收的财税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羡赋”一词有两种不同的释义,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1. 成语含义(文学用法)
    由“羡”和“赋”组成,表示对他人才能或品德的羡慕与钦佩。其中:

    • “羡”指羡慕、钦佩;
    • “赋”指赋予、赐予,引申为天生具备的才能。
      该用法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如:“他博学多才,令人羡赋。”
  2. 古代财政术语
    指赋税收入在扣除支出后的剩余部分。例如唐代孙樵的奏章中提到“无羡赋”,即赋税收支平衡后无盈余;清代黄宗羲的记载中也用“羡赋”描述地方财政的结余。

辨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卑国贝萋藏垢纳污吃个虱子留只脚筹拍错采底边儿女之情返攻方山子繁思费心劳力封洫摓掖凤扆高閈更替怪人管账蓇蓉含翠撼地摇天好管闲事合汤哄抬觟冠皇店货赀讲课解忧精列进谢坤珍賫捧灵相柳户花门马尘曼姬明眸皓齿敏明莫非殁身平地起家破寒啓舷岐阳之蒐泉下三宝散越笘钥舍生忘死输家书堂图穷瓦工往程违限霞馆虾酣相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