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岐阳之蒐的意思、岐阳之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岐阳之蒐的解释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岐阳之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源自《左传·昭公四年》记载。该词由三部分构成:

  1. 岐阳:指岐山之阳(南麓),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为周王朝发祥地;
  2. 蒐(sōu):古通"搜",特指春季田猎活动,具有军事演习与祭祀盟会的双重性质。

该事件本质是周成王通过田猎形式,在岐山南麓举行诸侯会盟,既彰显周王室权威,又借机整顿军备。《史记·周本纪》印证此类活动实为"习用武事,行狩班赐"的军政仪式。近代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指出:"蒐礼乃古者振旅、治兵、献俘之综合军事礼仪"。

作为周代"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岐阳之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周礼·夏官》记载的"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制度即源于此礼。该事件不仅体现早期国家"兵农合一"的组织形态,更成为先秦礼乐文明中军政合一制度的典型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岐阳之蒐”是一个源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原意与历史背景

“岐阳之蒐”最初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举行的大规模狩猎活动。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周武有孟津之盟,成有岐阳之蒐”,杜预注解为周成王从奄地返回后,在岐山南面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狩猎。这一活动不仅是军事演练,也是周王朝展示权威、会盟诸侯的重要仪式。

2.词义解析

3.注意误区

需特别指出,部分现代词典(如百度汉语)曾错误地将“岐阳之蒐”解释为“形容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的女性”。这一释义缺乏历史依据,属于讹传,正确含义应以历史文献为准。

4.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多用于强调对人才的重视与选拔,尤其在文化、学术或企业管理领域,常借古喻今,倡导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

参考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射宝轴参术澄黝冲豫琮琮村酒打滑戴霜履冰杜口裹足肥腴甘霖告竣给役遘闵毫心涸鲋横逞华辇护籍驾肩接迹缣衣阶蓂佶傈鲸波鼍浪金卮蠲罢骏远拘瘿羸钝联衿隶草吝情流愬澧源鸾鷟骂说命驾鸣杼汨渚内查外调撚指扑杀衾簟庆演弃瑕麴酒声容狮负四大缩头鳊宿食淌凌田园诗万家碗窑痫瘛县吏狎息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