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盛祭品的器皿。一套为五件,故名。《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堂屋里佛爷桌儿上,换了簇新的黄布桌围,桌儿上锡爉五供儿擦得镜亮。”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得到一堂景泰兰的五供儿,东西老,地道,也便宜。”
“五供儿”是中国民间传统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具体解释如下:
指一套用于盛放祭品的器皿,通常包含五件不同功能的器具,常见于佛堂、祠堂或家庭祭祀场合。其名称来源于数量“五”,象征传统祭祀仪式的完整性与庄重性。
作为祭祀仪式的载体,五供儿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对祖先或神灵的敬意,体现了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儿女英雄传》《茶馆》等文学作品均提及五供儿,佐证其在清代至近代民俗中的普遍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制或地域差异,可查阅民俗研究文献或实物资料。
《五供儿》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提供五种供品。具体来说,“五”代表数量“五”,“供”表示提供祭祀的物品,“儿”是辞让词,用来增加韵味。
下面是《五供儿》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亻(人字旁)
笔画:五画
《五供儿》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宗族社会中进行祭祀时,需要准备五种供品。这些供品通常是粮食、水果、肉类、酒和糖果等。所以人们称之为《五供儿》。
在繁体字中,《五供儿》的写法是「五供兒」。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五供儿》古时候的写法是「五貢兒」。其中,“貢”表示供奉给君主的贡品,在祭祀中引申为供奉给神灵的物品。
以下是《五供儿》的例句:
1. 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中,人们通常会准备五供儿。
2. 经过一番准备,我们终于成功地摆上了五供儿。
除了上述内容,关于《五供儿》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
1. 三供儿:指祭祀仪式中的三种主要供品。
2. 百家供儿:指各家各户准备的祭祀物品。
《五供儿》的近义词包括“五物”、“五品”等,这些词语也指代祭祀时所准备的供品。
《五供儿》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词语,可以用“无供品”或“无供儿”表示没有准备供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