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年而校的意思、同年而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年而校的解释

犹言相提并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马 刘 二代,斯类实繁。体若駢枝,语反简覈;岂与夫 苏軾 陈亮 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成语“同年而校”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同年而校(拼音:tóng nián ér xiào)指将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谈论,含义等同于“相提并论”。常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两者差异较大的对象进行不恰当的类比。


二、结构与出处

  1. 结构
    成语为偏正式结构,属于中性词,近代汉语中开始使用。

  2. 出处
    最早见于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文风,强调不应将简练与冗杂的文辞等同看待。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


五、注意事项

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著作。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同年而校

词义

《同年而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同年入学同一个学校。表示同一年份同时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这个成语由“同”、“年”、“而”、“校”四个字组成。其中,“同”和“而”是形声字,属于会意字;“年”和“校”都是象形字,分别由“禾”、“米”和“木”、“孑”组成。

来源

成语《同年而校》最早出现在明代郑板桥的《航海说》一书中。此后,这个成语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繁体

繁体字“同年而校”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成语《同年而校》的字形略有变化。可以参考《康熙字典》或其他古代字书进行查询。

例句

1. 他们从小就是同年而校,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2. 在同年而校的三年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组词

同学、同窗、校友、同学会。

近义词

校友

反义词

异年而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