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负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诗:“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梦锡 抱学有才……束书渡 淮 至 广陵 ,謁先主,辟置门下。”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束书”一词在中文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犹负籍(携带书籍)
指外出时背负书籍,常用于形容求学或远行的场景。例如唐代诗人方干在《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中写道:“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描述了携带书籍远行的情景。
收起书籍,搁置书本
表示将书籍整理收起,或停止阅读。如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提到科举之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批评士子们不再研读经典,空谈无据。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玉壶清话》等古籍。
《束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绳子或者带子捆绑书本,使其变得整齐有序。
《束书》的拆分部首是“缶”和“卜”,拆分后的笔画是“9”个。
《束书》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具体的出处可能不易考究。繁体字为「束書」。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书」字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笔画相对较少的简化形态,也有书写繁复的复杂形态。
1. 他把各种各样的课本用绳子束书,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架上。
2. 每当我看到妈妈小心翼翼地把新买的小说束书捆绑起来,我就感到一种温暖的家的氛围。
1. 书架
2. 书包
3. 书本
4. 书籍
1. 绑书
2. 捆书
散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