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俎的意思、五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俎的解释

五样祭品。《礼记·玉藻》:“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 郑玄 注:“三俎,豕、鱼、腊……五俎,加羊与其肠胃也。” 明 邵璨 《香囊记·供姑》:“香柔丝嫩甲、未必成五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礼制体系,指祭祀仪式中使用的五种特定俎器。俎(zǔ)在古代指盛放祭品(如肉类)的礼器,常用于宗庙祭祀,以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敬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含义

“五俎”指祭祀时排列的五种不同形制或用途的俎器,通常包括房俎、桡俎、嶡俎、椇俎和梡俎等类型。这些俎器在《周礼》等古籍中被规范为祭祀礼仪的一部分,象征着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或五方神灵,体现古人对宇宙秩序的崇拜。例如,在祭祀中,五俎分别盛放不同祭品,如牛、羊、豕等牲肉,以祈求丰收和安宁。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代礼制的文献中。

历史背景与用法

“五俎”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礼制,在《周礼·天官·膳夫》中有详细记载,强调其在“大祭祀”中的核心作用。祭祀时,五俎按特定方位排列,与五鼎(盛放熟食的器具)相配,形成“五俎五鼎”的完整礼仪体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观,如天子祭祀用五俎,诸侯用三俎,以区分尊卑。在汉代以后,随着礼制简化,五俎的实践逐渐衰落,但其文化内涵在《礼记》等典籍中被传承,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符号。

权威来源参考

以上解释基于多部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包括《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俎”字的定义,以及《周礼》(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对祭祀仪式的描述。同时,参考了《说文解字》(许慎著)对礼器分类的阐释,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五俎”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祭祀时摆放的五样祭品,通常盛放于由五块石头制成的器皿中。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玉藻》,郑玄注解说:“三俎为豕、鱼、腊,五俎则加羊与其肠胃”。

二、具体组成

根据文献记载,五俎包含:

  1. 豕(猪)
  2. 腊(干肉)
  3. 羊的肠胃
    此为周代贵族祭祀时的高规格祭品配置,体现礼仪的庄重性。

三、文化延伸

五俎的器皿高大庄重,象征祭祀仪式的尊贵,后衍生为成语,比喻官员地位显赫、权力重大。例如明代邵璨《香囊记》中“未必成五俎”,即暗指未能达到高位。

四、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周代祭祀礼仪。
  2. 文学比喻:后借指显赫的官位或尊贵身份。
    需注意,现代语境下该词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修辞,日常使用较少。

别人正在浏览...

班打北地熛炭笔倦冰灯谄耳朝夷暮跖扯扯拽拽赤诚相待传觞忖度大厮把登岸雕苓躲清闲蠹鱼友儿妇搤捥高誓根本槅子门跪乘贵恙还跸豪情逸致好奇心龢宁何用花盘会钱贱仕金谷老纠发谲诡居停蓝盈盈劳爱淩铄厘任流溺忘反駡档子卖租难乎爲情喃喃细语拟捍破腊日至市分食馈收数梳头盒子涕泪交集庭会氽子刓缪刎脰吴祭酒无斁小拱希颩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