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歌舞用的台榭。 唐 黄滔 《馆娃宫赋》:“舞榭歌臺,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舞榭歌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玉箫叹怀》:“舞榭歌臺,做成门面;调脂弄粉,扮作生涯。”
“舞榭歌台”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歌舞娱乐的场所或象征繁华景象的消逝。以下是详细解释:
成语来源
最早出自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句以“舞榭歌台”象征六朝繁华,表达历史变迁的苍凉感。
结构解析
语法功能
多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如:
文学意象
常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连用,强调繁华易逝、物是人非的意境。
需注意,部分文献(如汉典)提到该词“多指妓院”,但这一用法较罕见,更多语境仍以“歌舞场所”或“历史盛景”为核心含义。
《舞榭歌台》是一个词语,形容繁华的场景,通常用来形容宫廷乐舞的场所,也有时用来指代娱乐休闲场所。它代表了古代文化中的欢乐、豪华和盛况。
《舞榭歌台》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舞”字的部首是“舛”,总共有13笔;“榭”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4笔;“歌”字的部首是“欠”,总共有7笔。
《舞榭歌台》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人萧统的《临川赋》,后来成为了一个固定词语。在繁体字中,这个词语的写法是「舞榭歌臺」。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拆分成部首和笔画的字形并不是统一的标准,所以具体的字形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字形中的一些笔画可能连接起来,形成不同的字形风格。
1. 那个宫殿的前廊上是一座舞榭歌台,点缀着琉璃瓦和华丽的雕刻。
2. 清朝宫廷的舞榭歌台上,美丽的歌舞表演吸引了无数宫廷成员。
组词:舞台、榭楼、歌舞台、榭阁、广场、殿堂。
近义词:歌舞场、娱乐场所、舞会场地。
反义词:寂静山林、冷清宫院、幽静庭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