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甲的意思、束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甲的解释

(1).卷起甲衣。表示轻装疾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赵 战於 长平 , 赵 不胜,亡一都尉。 赵 王 召 楼昌 与 虞卿 曰:‘军战不胜,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二》:“於是三将同谋,衔枚束甲,寻涧谷而行,直抵 幽州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 魏延 暗喜,分付众军士……马摘铃,人衔枚,卷旗束甲,暗地去刼寨。”

(2).收起甲衣。表示归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能以 吴 越 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絶。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梁书·武帝纪上》:“﹝ 陈伯之 ﹞乃收兵退保 湖口 ,留其子 虎牙 守 盆城 。及 高祖 至,乃束甲请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甲"是古汉语中的军事用语,主要包含两层释义:

一、军事行动层面 指整理铠甲装备以备战。《汉语大词典》第十卷(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记载:"束甲谓整理甲胄",该词常见于史籍,如《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载孙权语:"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刘备闻之"乃束甲宵遁"。此处"束甲"既含整装备战之意,亦隐含紧急行军的状态。

二、军事礼仪层面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9年修订版)指出:"甲"通"胄",故"束甲"亦指通过整理戎装表达军事礼仪。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秦晋崤之战前"左右皆免胄而下拜",其中"免胄"与"束甲"形成礼仪对照,体现古代战争中着装规范所承载的军事纪律。

该词的引申义在宋代文献中演变为表达降服之意,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南唐后主"素服束甲"出降之事,此处通过卸甲动作象征解除武装。这种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语境中的动态发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束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卷起甲衣,轻装疾进

指士兵在行军或突袭时,将甲衣卷起以减轻负担,便于快速行动。这一用法多见于军事策略描述:

二、收起甲衣,表示归顺

指解除武装以示投降或臣服,常见于政治交涉场景:

其他释义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束甲”指“穿上战甲准备战斗”,但此解释与其他文献记载存在矛盾,可能为误读或引申义。综合多来源分析,前两种含义更为常见且文献支持充分。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指战术性轻装行军,也可象征政治上的臣服。

别人正在浏览...

傲骨嶙嶙宝踪璧回才高意广稠紧紧雌牙扭嘴啗噬滴点帝家锭剂丁壮踧迫贩路非礼橨榅割刿共兜官老爷龟年鹤算鬼婆婆过日子酣肆后生胡帽或人将台井口口疢旷日经年苦脸老太爷礼筵緑箨麋苑怒恼排闼直入抛光霈宥桥门青襟屈束热滚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讪声山资少年维特的烦恼绅董盛平识大体鼠曲所验恸哭童心未泯拖肠外焰威物危言谠论物证虓暴小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