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艺的意思、无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艺的解释

(1).没有定法;没有常道。《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敛无度。” 杜预 注:“艺,法制也。言布政无法制。”《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2).没有极限或限度。《国语·晋语八》:“ 桓子 骄泰奢侈,贪慾无艺。” 韦昭 注:“艺,极也。” 宋 苏辙 《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利权一分,用财无艺。”《明史·张四维传》:“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致徵敛无艺,政令乖舛。” 严复 《<法意>按语》一五九:“至于今世,贫富相差,其在墨守之国,犹之小耳。若夫 欧 美 二洲,愈益无艺。”

(3).没有文才。《北史·阳休之传》:“子 辟彊 ,字 君大 ,性疎脱,又无艺, 休之 亦引入 文林馆 ,为时人所嗤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艺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解析:

  1. “无艺”指“没有限度;无准则”

    这一释义源于古代典籍,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无艺,民失其性。”此处“艺”通“臬”(niè),意为准则或法度,全句指缺乏规范导致百姓迷失本性。《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无艺”可描述行为或事物的无序状态,例如“征税无艺”表示赋税征收无节制(《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4页)。

  2. “无艺”表示“缺乏才能或技艺”

    现代汉语中,“艺”常指技能或艺术,“无艺”引申为才能匮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80页)收录此义项,例句如“其人无艺,不堪重任”,强调个体能力不足。该用法多见于文学批评或人物评价,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某文人“文辞无艺”,即指其文采平庸。

  3. 古文中的特殊用法

    在《周礼·天官》中,“无艺”与礼仪制度相关:“掌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四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郑玄注:“诘,谨也。无艺,约也。”此处“无艺”指通过刑法约束行为,体现为制度层面的节制(《周礼注疏》卷三)。

“无艺”既可形容事物缺乏约束、过度泛滥,亦可用于批判个体能力缺失,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词义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从制度到人文的扩展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无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文献及不同语境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没有准则或法度
    指缺乏固定的规则或制度,常用于描述政治、管理层面的无序状态。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提到“布常无艺,征敛无度”,意为政令缺乏法制,赋税征收无节制。这一用法在《国语·越语下》中也有体现:“用人无艺”,指用人之道无常法。

  2. 贪欲或行为无节制
    强调欲望或行为的无限扩张。如《国语·晋语八》记载“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韦昭注解“艺”为“极限”,即贪欲没有边界。宋代苏辙《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中“用财无艺”也属此类用法。

  3. 缺乏才能或文采
    用于形容个人能力或文化素养的缺失。例如《北史·阳休之传》提到“性疎脱,又无艺”,指某人性格散漫且无才学。

使用建议: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描述制度混乱,取第一义;若指欲望过度,取第二义;若评价个人能力,则取第三义。古籍引用中,“无艺”多与前两种含义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白画被囊碧油幢道命动植物夺眶而出二遍苦发麻飞弓黼命高准估人鸿宫化学元素呼哧磵户兼览博照交委角弈劫波解罘阶宇径寸敬谢景云禁卫兵攫挐略等连观临终骂海骂明珠生蚌蛑蝤内簿内热年数宁日旁亲捧靴平火栖窜切齿碁画清魂青山白云人山曲赡育升陑生天身名石笼衰止藤黄头报头座徒歌晩稼文罔贤庑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