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国君含垢。”《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逆贼 孙权 ……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羣凶,自擅 江 表。含垢藏疾,冀其可化,故割地王 权 ,使南面称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宋 苏轼 《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敍,兵不得解。”参见“ 含垢 ”。
“含垢藏疾”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拼音与结构
拼音为hán gòu cáng jí(部分资料注音为“gǒu”,但主流读音为“gòu”),属于联合式结构成语,由“含垢”和“藏疾”两部分组成。
本义与转义
用法与示例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宽仁大度或暗含批评的语境。例如:“面对内部矛盾,领导者需有含垢藏疾的胸襟。”(中性用法);“不可因私交而含垢藏疾,放任腐败。”(贬义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左传》,后《三国志》《魏略》等史书沿用,词义从褒义的“包容气量”逐渐衍生出贬义的“包庇纵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三国志》等文献。
《含垢藏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隐藏着污垢和疾病,形容内里有隐患或积弊。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含:含字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是7。
垢:垢字的部首是土,总笔画数是8。
藏:藏字的部首是艮,总笔画数是10。
疾:疾字的部首是疒,总笔画数是10。
来源:
《含垢藏疾》一词出自《汉书·艺文志》,原文为:“谚语云:‘含垢藏疾’,奚谓也?镜有尘则无明,人有疾则无名。”后人将其引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中。
繁体:
《含垢藏疾》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含董藏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广韵》中,垢字的写法为「土寇」;在《康熙字典》中,藏字的写法为「貚」。
例句:
他是个德行高尚的人,但是他内心却含垢藏疾。
组词:
含垢:指藏有污垢;
藏疾:指隐藏的疾病。
近义词:
含污:指包含有污染物;
藏病:指秘密患病。
反义词:
见明:指没有隐藏问题;
无疾:指没有疾病。
隘穷哀玉倍贪采石场才悟车蛤成操斥斥除关出苗丛秽方羊跗面苻秦扞掫关节痛丱学家号型核讹诈灰窑湔拂挤眉溜眼九郡九州璜俊兄宽转枯煎料算留曹麻案埋殓满园春没人蒙求牛山下涕派赏缥玉洴淜狉獉抢白潜志僧统上弟山里红善柔使刁时转霜芬摊鸡子绦镟佻轻投梭兔管温爱文宴现打不赊县份相水火遐悠翕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