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綳带的意思、綳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綳带的解释

1.小儿褓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诗》云:‘载衣之裼。’裼即小儿褓衣,乃綳带也。”

2.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伤兵们在头部、胳膊上或腿部裹着白净的绷带。”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没有绷带,她们就把自己的被单扯了,消消毒,给战士们裹扎伤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綳带(异体字:绷带),汉语词汇,读音为bēng dài,指用于包扎伤口或固定患处的带状医疗材料。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参考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医疗用途

    指由纱布、棉布或弹性材料制成的长条状织物,主要用于:

    • 包扎伤口:覆盖创面、吸收渗液、压迫止血。
    • 固定肢体:如骨折时固定患处,限制活动以促进愈合。
    • 加压止血:通过缠绕施加压力,减少出血或肿胀。
  2. 日常扩展义

    广义可泛指任何具有束缚、捆扎功能的带状物(如固定物品的布带),但核心语境仍属医疗范畴。


二、词源与用法解析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绷带(bēngdài):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绷带:用以包扎伤口或固定患部的纱布带。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3. 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

    繃帶:用纱布等制成的长带,用以包扎伤口。

    来源: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网络版。


四、专业应用场景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基于原则选取权威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官网(www.cp.com.cn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www.cishu.com.cn
  3. 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教育部异体字字典(dict.variants.moe.edu.tw

网络扩展解释

“綳带”可能为“绷带”(bēng dài)的书写变体,但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更接近的古代服饰相关词汇为“韐带”(gé dài)。以下是综合解释:

  1. 韐带(gé dài)
    指古代蔽膝上的皮质腰带,主要用于礼仪场合。据《仪礼·士丧礼》记载,韐带用皮革制成,与韎韐带(染色皮革带)相关,是丧礼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郑玄注疏中提到,韐带的设计省去了部分装饰,突显其功能性。

  2. 鞶带(pán dài)
    另一古代配饰,源自《易经·讼卦》,象征君主的赏赐或法则。与韐带不同,鞶带更多体现社会等级和礼制,如“锡之鞶带”表示受封赏,但需遵循“三褫之”的约束,强调奖赏与规则并存。

  3. 可能的混淆说明
    “綳”在部分方言或书写习惯中与“绷”通用,若您指现代医疗用“绷带”,则为包扎材料,与上述古代服饰无关。建议根据具体语境确认用词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区分其他古代服饰术语,可参考《仪礼》《易经》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挣饱尝承阔春闱戴眼打旋地棱方概飞言风潮风移俗易奉制抚尘海童花押恢宣虎竹鉴澄讲闱见死不救伎苛精乖径遂惊灼君卿唇舌睽隔琅疏累趼亮堂力劣柳緑花红冒荫没死活蟠天际地清诲穷极无聊起圈楸桁融畅三金三伦商路山陵崩山贼社队生吞活剥饰妆始祖鸟缌服搜访算略琐行逃走午桥小便意校録小眼薄皮狭义喜歌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