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綳带的意思、綳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綳带的解释

1.小儿褓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诗》云:‘载衣之裼。’裼即小儿褓衣,乃綳带也。”

2.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伤兵们在头部、胳膊上或腿部裹着白净的绷带。”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没有绷带,她们就把自己的被单扯了,消消毒,给战士们裹扎伤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綳带”可能为“绷带”(bēng dài)的书写变体,但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更接近的古代服饰相关词汇为“韐带”(gé dài)。以下是综合解释:

  1. 韐带(gé dài)
    指古代蔽膝上的皮质腰带,主要用于礼仪场合。据《仪礼·士丧礼》记载,韐带用皮革制成,与韎韐带(染色皮革带)相关,是丧礼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郑玄注疏中提到,韐带的设计省去了部分装饰,突显其功能性。

  2. 鞶带(pán dài)
    另一古代配饰,源自《易经·讼卦》,象征君主的赏赐或法则。与韐带不同,鞶带更多体现社会等级和礼制,如“锡之鞶带”表示受封赏,但需遵循“三褫之”的约束,强调奖赏与规则并存。

  3. 可能的混淆说明
    “綳”在部分方言或书写习惯中与“绷”通用,若您指现代医疗用“绷带”,则为包扎材料,与上述古代服饰无关。建议根据具体语境确认用词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区分其他古代服饰术语,可参考《仪礼》《易经》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綳带(bēng dài)是一个汉字词组。下面给您解释一下綳带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信息。 意思:綳带指的是一种细长的、用于束缚或系扣东西的带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綳带的部首是糸(纟)和帛,共有十二划。 来源:綳带起源于古代的服饰文化,用于装扮和固定衣物。它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饰物。 繁体:綳带的繁体字是綳帶。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綳带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历史资料,綳带在古代经常写作繃帶或繃帯。 例句:1. 她用一条綳带扎住了自己的头发。 2. 这条綳带是我妈妈送给我的,很珍贵。 组词:綳带在组词中可以作为名词出现,例如綳带扣、綳带之美等。 近义词:绑带、束带。 反义词:解开、松开。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