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物土的意思、物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物土的解释

(1).土地所产的物品。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先王疆理天下,画为九壤,物土不同,风俗亦异。”

(2).选择合适的土地。《仪礼·既夕礼》:“筮宅,冢人物土。” 郑玄 注:“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文选·潘岳<西征赋>》:“在皇代而物土,故毁之而又復。” 李善 注:“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毁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 唐 顾况 《湖州刺史厅壁记》:“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於 楚 越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物土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本义指万物,引申为考察、选择。《说文解字》释“物”为“万物也”,但在“物土”语境中取其动词义,如《周礼·地官》载“物其地,图而授之”,郑玄注:“物,占也,视也。”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周礼正义》卷十。

  2. 指土地、土壤。《尚书·禹贡》已有“厥土惟白壤”的记载,强调土地性质。

    来源:《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复合词释义

“物土”为动宾结构,核心含义为:

考察土地特性,因地制宜利用。具体包含两层:

  1. 甄别土壤条件

    如《左传·成公二年》引古人言:“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指根据土壤肥瘠规划农耕。

    来源:《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2. 顺应地理环境

    《吕氏春秋·辨土》强调:“物土之序,使各安其处”,主张依土地特性安排作物种植。

    来源:《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

三、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该词属文言遗存,多见于历史地理、农学文献。如《中国农学史》述及古代农业技术时,称“物土思想体现生态智慧”(详见第七章)。现代日常用语已罕用。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物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1. 土地所产的物品
    指特定地域内自然或人工产出的物产。例如,晋代袁宏在《后汉纪·桓帝纪下》中提到:“先王疆理天下,画为九壤,物土不同,风俗亦异”,说明不同地区的物产差异影响风俗文化。

  2. 选择合适的土地
    强调根据需求或用途考察、择定土地。如《仪礼·既夕礼》记载:“筮宅,冢人物土”,郑玄注解为“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体现古代丧葬礼仪中对土地选择的重视。

  3. 泛指土地本身
    直接代指土地或地理环境。唐代顾况在《湖州刺史厅壁记》中描述:“物土所产,雄于楚越”,此处“物土”即指土地资源及其特性。

“物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可分别指向土地产物、择地行为或土地实体,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写葆臧便譬冰雪节餔饷参旗草坪操总差价称重陈议打趸儿大惑不解丹地打照敌忾同仇富饶耿饼跟着鬼伞何尝怀珠慧捷结膜及冠具草军阀骏发开雾睹天烂羊拉杀买骨毛芥嘛呢旗南航北骑逆击霹雳手披诉契令青光僧舍伤身删剪时策食料霜蓄叔援嫂溺私隶讨掳田牛条集屯达脱粒韈袴委辞伪国乡闱显效协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