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掳的意思、讨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掳的解释

犹杀掠。《三国志平话》卷上:“﹝太守﹞曰:‘今破不尽黄巾贼,见在山中潜藏,讨掳百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掳”属于古汉语军事用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武力征伐并掳掠的行为。该词由“讨”(征伐、征讨)与“掳”(抢夺、俘获)复合构成,最早见于古代军事文献,用以描述战争过程中对敌方人口、财物的掠夺行为。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讨掳”在明代《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中出现具体用例:“宋江分拨人马,一面去救应,一面讨掳城中仓库。”此处的语境显示该词特指通过军事行动实施财物缴获。清代《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九回亦有类似用法:“这班兵士……专一遇着打仗,便在后边讨掳。”印证其作为战争伴随行为的属性。

从构词法分析,“讨”字甲骨文字形为“言”与“寸”组合,本义为声罪致讨(《说文解字》);“掳”字从手从虏,会意擒获,二字结合强化了军事行动中征服与掠夺的双重性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渐次消亡,主要保留在古典文献与方言残留中,如晋方言仍有“讨掳”表示搜刮财物的引申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讨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可归纳如下: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1. 暴力掠夺行为
    根据《三国志平话》记载,黄巾起义时“讨掳百姓”指贼寇对民众的烧杀抢掠。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战争或叛乱场景,强调武力镇压与掠夺的双重性质。

  2.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如《三国志平话》卷上:“今破不尽黄巾贼,见在山中潜藏,讨掳百姓”,此处“讨掳”指黄巾残部对百姓的暴行。

  3. 与“讨虏”的关联
    部分文献(如)提到“讨虏”通“讨掳”,指征伐敌寇并掳掠资源,进一步印证其“军事行动伴随掠夺”的含义。


使用注意


权威来源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看《三国志平话》原文或《康熙字典》对“掳”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质案值邦甸宝赆备民兵行诡道茀茀禅院巢菜称藩赤帜储祉藂藂感忿高操广陜函稿豪烈合当检修嘉贞讥调解慰界线浄军窘急久丧积袭季兴聚骨扇峻洁康适冷飕飕连牀灵禽麟寺李有才板话毛毛咕咕贸然蒙袂辑屦摩霄雀角驱録认奴作郎扫地出门山丁子实心眼食羊钱双绣属篇四立宿衅田间宛款无作乡壁香婆享事消弃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