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犯人;与人不合。《魏书·文苑传·邢昕》:“ 昕 好忤物,人谓之牛。”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狂生既以《交説》规慵夫,己寻以忤物获罪,杜门索居,将无意於世。” 明 方孝孺 《叶友直处士像赞》:“不嶢嶢以忤物,不汩汩以阿世。”
忤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与人相处时言行抵触、违逆他人,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对其释义、用法及文化背景进行解析:
字义分解
合而为“忤物”,即言行违背他人意愿,易引发冲突。
权威辞书定义
“忤物”指“与人不合,触犯人”。
例句:“嵇康……性烈而才隽,其忤物过峻。” ——《晋书·嵇康传》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599页)
释为“与人不和,触犯他人”。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2015年,第1837页)
典型语境
“性刚褊,好忤物。” ——《南史·刘瓛传》
近义词辨析
词汇 | 侧重差异 |
---|---|
忤物 | 强调主动言行触怒他人 |
孤僻 | 侧重疏离回避,非主动冲突 |
桀骜 | 突出傲慢不屈,范围更广 |
《晋书·嵇康传》:
嵇康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而忤物,终致杀身之祸,体现传统社会对人际和谐的重视。
(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1974年)
《资治通鉴·唐纪》:
评述官员“性介直,多忤物”,反映仕途中刚直性格的生存困境。
(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1956年)
参考资料
(注:以上文献为纸质权威辞书及古籍,无直接电子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词语解释:忤物(wǔ wù)
一、基本释义
指与人相处时容易触犯他人,性格不圆融,难以和谐相处的特质。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二、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体现为以下典型语境:
三、近义与反义
四、使用提示
发音注意:忤(wǔ)为第三声,物(wù)为第四声,易误读为"午物"。
按鹰边隅彩鳌常朝吃用垂佑凑拢捣锉的旨敦龎二十六史放古繁晦繁瘠饭囊覆覈隔外供待故关股慄韩坛寒武系家姊靖领搢绅先生开本炕琴康沈狂鲰鵾鷄懒放灵踪六狄丽物礼乐洛阳苑贸易风没骨花明喆愍隶攀今掉古芘赖千儿八百阡张庆育穷四和柔驯三冗三素生月寿眉首术宿望天法通古斯穨陁罔知所措文卷五御谢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