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边隅的意思、边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边隅的解释

亦作“邉隅”。1.犹边境。《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远在边隅,江汜分絶,恩泽教化,未蒙抚及。”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一戎而荒景肃清,再鼓而边隅底定。”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宇文计陷》:“那将在军中呵,随机行止,况收復千里邉隅。”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 广西 僻在边隅,民穷势蹙,外无应援,内乏餉械,邻封悉树 汉 帜,一隅何能孤守。”

(2).边缘。 宋 苏洵 《答二任》诗:“闻君猒 蜀 乐 上蔡 ,占地百顷无邉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边隅”是汉语中具有地理与文化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指“边缘地带”,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与词源结构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定义,“边隅”由“边”(边界)和“隅”(角落)两个语素组成,本义指“边疆的角落”,即远离中心区域的偏远之地,如《后汉书》中“镇抚边隅,畏威怀德”即用此意。该词在古汉语中常与“边塞”“边陲”互为近义词。

  2. 历史语义演变

    唐代以降,“边隅”逐渐扩展至文化层面的边缘概念。如杜甫《秦州杂诗》中“鼓角缘边隅,旌旗历夏阳”,既指地理边关,亦暗含文化交汇的意涵。《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指出,该词在明清文献中亦用于比喻政治、经济的次要区域。

  3. 现代汉语用法

    现代语境中,“边隅”多用于文学或学术领域,形容地理或抽象概念的边缘位置。例如:“科技发展应关注知识体系的边隅领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其使用频率低于“边缘”“边远”,但更具书面雅言色彩。

  4. 文学与文献例证

    该词在古代诗词中高频出现,如宋代陆游《书愤》中“边隅未静,壮士老沧洲”,强化了其与家国情怀的关联性。现代学者亦以“文明边隅”描述非主流文化圈层(《中国语言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网络扩展解释

“边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边境
    指国家或地区的交界地带,如《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中“魴远在边隅”,强调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

  2. 边缘/角落
    描述物体的外围或不起眼的位置,如宋代苏洵诗句“占地百顷无邉隅”,突出空间上的边际感。

二、详细释义

三、相关词汇

四、扩展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三国志》《邯郸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扰暗弱悲观厌世篦头待诏愁辜脣辅相连出牙呆汉典身钱定策罚恶该博干草杆菌干祈睾牢鬼兵规卸过慝寒疠酣态花牋皇质惠更斯进赴襟喉九兰鞠草扩充擂鼓鸣金落花无言毛炰木客鬼旁敲瞟眇平厂其道无由起居无时青昊清誉靘壮糅莒肉排弱弟上去神锐食肉相视膳树凉枢掾四游随车雨俗世谈访托信忘归宛演县购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