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吴蜀的意思、吴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吴蜀的解释

(1). 三国 时的 吴国 与 蜀国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 蜀 ,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 吴 必不敢越我而独取 蜀 。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 吴 蜀 之利。”《晋书·愍帝纪论》:“ 王弥 者, 青州 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 吴 蜀 之敌也。”

(2).泛指 吴 地与 蜀 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 吴 蜀 天地之偏气, 钱塘 又 吴 之一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吴蜀"一词在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现结合权威典籍解释如下:


一、朝代与地理概念

指三国时期的吴国与蜀汉政权,或泛指长江中下游(吴地)与西南地区(蜀地)。

《汉语大词典》释为:"指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如《三国志》载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吴蜀同盟"。地理上"吴"涵盖江浙,"蜀"代指四川盆地,如《读史方舆纪要》称"吴蜀之险,在于江湖山岭" 。


二、历史事件代称

特指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关系,尤以夷陵之战(吴蜀交锋)为典型。

《中国历史大辞典》释义:"赤壁之战后吴蜀时合时分,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均标志联盟破裂"。陆机《辩亡论》中"吴蜀之衅,起于荆土"即指此 。


三、文化借代用法

在诗词中借指分裂政权或地域对峙,承载兴亡之叹。

杜甫《绝句》"吴蜀成婚此水浔"以孙刘联姻喻时事;辛弃疾《水龙吟》"吴蜀风流,顾曲亭台"则化用周瑜典故,见《全唐诗》《稼轩词编年笺注》 。


现代使用延伸

今偶见于历史地理研究(如"吴蜀经济圈")及地名遗存(湖北"吴蜀古驿道"),但需依据语境判别具体指向 。

网络扩展解释

“吴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语境理解:

一、历史政权指代

  1. 三国时期的吴国与蜀国
    指三国时代(220-280年)的两个割据政权,即孙权建立的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和刘备建立的蜀汉(都城成都)。两者曾联合对抗曹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例如《三国志》提到“收吴蜀之利”,即指两国的政治军事合作。

二、地理区域泛称

  1. 泛指吴地与蜀地
    • 吴地:主要指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期的吴国得名,后成为江南文化代表区域。
    • 蜀地:指今四川盆地及周边,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因古蜀国得名,历史上以“天府之国”著称。
      例如宋代陈与义的诗句“登临吴蜀横分地”,即以地理差异暗喻南北分界。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文献及文学引用,更多细节可参考《三国志》《晋书》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苞荫标轴宾帱比翼鸟才良苍黄反复朝贵蹙踅都君子斗牌房行高后辜功浩滂皇策黄軦灰飞冲素捷捷技系潏荡决导钧球鞠讯科头细粉连枝裂解离照门义冥愿弥楹魔意炰哮配购辟谷封留起令随令戚疎遒利畦盐热呼呼仍孙惹怒上好烧钱申呈伸懒腰深山市寸师事食新守正不阿书室术艺所图不轨头直上颓息逶靡文豹闲拔小引遐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