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愆阳 ”。
“愆暘”是“愆阳”的异体写法,属于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气候异常现象。综合各来源解释如下:
核心词义
指阳气过盛导致的气候失常现象,最初特指冬天出现反常温暖(违背季节规律),后引申为干旱或酷热天气。如《左传·昭公四年》提到“冬无愆阳”,即强调冬季应寒冷却过度温暖的现象。
文献出处与用例
语义演变
从专指冬季异常温暖(如《左传》),扩展至泛指极端炎热或干旱(如明代文献)。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人将气候异常与阴阳失衡相关联的认知逻辑。
字词结构
“愆”意为过错、失常,“暘”通“阳”,指太阳或阳气,组合后强调“阳气过度”的异常状态。
提示:该词在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场景。若需具体文献分析,建议参考《左传》《刘基集》等原典。
愆暘(qiān yáng)是一个传统的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人的过失或错行。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心」和「日」。其中,「心」表示与人有关的事情,而「日」则表示时间。
愆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论语·子罕篇》。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曾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愆暘。”意思是,只有我和你才有过失和过错。从此以后,愆暘成为了表示过失的词语。
愆暘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愆暘。在古代汉字中,写愆暘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意思都相同。
以下是几个例句,来帮助理解愆暘的用法:
1. 他因为疏忽大意,犯下了一次愆暘。
2. 这个错误是他的愆暘,应该及时纠正。
愆暘的反义词是「无愆无暘」,表示没有任何过失或错行。而近义词则包括「过犯、罪过、过失」等。
可以通过组词来加深对愆暘的理解,例如:
1. 愆暘忏悔:表示对过失感到懊悔和内疚。
2. 见过失:意思是亲眼目睹某人的过失。
总的来说,愆暘是一个形容人的过失或错行的词语,其定义源自于孔子的言论。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愆暘,且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