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 any time both when awaking and when sleeping] 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寤寐以求
(1).醒与睡。常用以指日夜。《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毛 传:“寤,觉;寐,寝也。” 唐 钱起 《秋夜作》诗:“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汉。”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六:“寤寐求之十年,终于到了手上。一件国宝,归于国家。”
(2).引申指日夜思念、渴望。 宋 范仲淹 《与省主叶内翰书》:“窃惟皇上念天下之计,至大至重,思得良大夫主之,故寤寐阁下之贤,復有此拜。”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此 韩公 所以有是言。愚观翁慨然 叔季 ,寤寐 羲皇 。”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今圣天子方重士风,采舆论,有寤寐英贤之意。”
(3).睡梦。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臧洪 ﹞答曰:‘隔阔相思,发於寤寐。’” 明 何景明 《******赋》:“承邂逅於寤寐兮,托精魂於遥夕。”
(4).假寐;睡不着。《后汉书·质帝纪》“寤寐永叹” 李贤 注引《诗》云:“寤寐永叹,唯忧用老。”今本《诗·小雅·小弁》作“假寐”, 郑玄 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寤寐求之”:“又按《小弁》诗‘假寐永叹’,而 后汉 和帝 (按,当作 质帝 )詔曰:‘寤寐永叹。’寤寐或与假寐相类。《柏舟》诗:‘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而《易林·屯之乾》曰:‘耿耿寤寐,心怀大忧。’则寤寐又即不寐。”
“寤寐”是汉语中一个古典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寤”指醒觉,“寐”指入睡,二字连用表示“醒与睡”的交替状态,引申为“日夜”或“每时每刻”。例如《诗经·关雎》中的“寤寐求之”,即日夜追求之意。
古文献注解
《毛传》注:“寤,觉;寐,寝也。”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补充,“寤寐”可类比“假寐”或“不寐”,强调辗转难眠的状态。
日夜思念与渴望
如范仲淹《与省主叶内翰书》中“寤寐阁下之贤”,表达对贤才的深切期盼。现代用法中,“寤寐思之”“寤寐求之”多形容强烈的向往或爱慕。
情感与状态的双重表达
该词既可指客观的时间流逝(日夜),也可映射主观情感(如相思、焦虑)。例如徐迟《火中的凤凰》中“寤寐求之十年”,既指时间跨度,也暗含执着追寻。
文学经典
现代扩展
可用于形容对理想、目标等的追求,如“寤寐以求的真理”。
“寤寐”通过“醒睡交替”的意象,生动传递了时间延续与情感强度的双重内涵,是汉语中兼具画面感和抒情性的词汇。若需更深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诗经》注疏。
寤寐(wù mèi)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寤寐这个词特指从睡眠中醒来,也可以用来形容警觉和警惕。
寤寐的拆分是寤(wù)和寐(mèi)。寤的部首是宀,寐的部首是宀。寤的笔画数是宀:3,寐的笔画数是宀:6。
寤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下》。在繁体中,寤寐的写法是寤寐。
在古代,汉字书写形式可能有所差异。然而,对于寤寐这个词而言,其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他一夜没合眼,寤寐终夜,担心考试不及格。
2. 每天早上,我都寤寐听着鸟儿的歌声醒来,心情格外舒畅。
组词:寤言(wù yán,醒来说话)、寤寐皆宜(wù mèi jiē yí,表示通宵学习或工作并不会影响身体和睡眠)、寤寐求之(wù mèi qiú zhī,一直追求梦想)。
近义词:觉醒、苏醒、清醒。
反义词:入眠、沉睡、熟睡。
艾毕爱吝案剑瞋目白绒绒宝座尘坌丹英冻天行度声风警改悟工业区位论归根究柢黄发期狐黎溷冒肩从齿序简缄矫行家术旌密九重宫克拔泪妆廉顺丽水露一手炉炉匠律格麦积山石窟忙里偷闲眠牛明灯闹垓垓嫔则戚爱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寝关曝纩穹官睿问三槐之听山叫子审己度人尸次拭拂失桂丝氂擡帖逃尧听诊头衔穨唐土口托开歪嘴和尚瞎念经毋句弦节显休校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