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 any time both when awaking and when sleeping] 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寤寐以求
(1).醒与睡。常用以指日夜。《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毛 传:“寤,觉;寐,寝也。” 唐 钱起 《秋夜作》诗:“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汉。”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六:“寤寐求之十年,终于到了手上。一件国宝,归于国家。”
(2).引申指日夜思念、渴望。 宋 范仲淹 《与省主叶内翰书》:“窃惟皇上念天下之计,至大至重,思得良大夫主之,故寤寐阁下之贤,復有此拜。”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此 韩公 所以有是言。愚观翁慨然 叔季 ,寤寐 羲皇 。”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今圣天子方重士风,采舆论,有寤寐英贤之意。”
(3).睡梦。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臧洪 ﹞答曰:‘隔阔相思,发於寤寐。’” 明 何景明 《******赋》:“承邂逅於寤寐兮,托精魂於遥夕。”
(4).假寐;睡不着。《后汉书·质帝纪》“寤寐永叹” 李贤 注引《诗》云:“寤寐永叹,唯忧用老。”今本《诗·小雅·小弁》作“假寐”, 郑玄 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寤寐求之”:“又按《小弁》诗‘假寐永叹’,而 后汉 和帝 (按,当作 质帝 )詔曰:‘寤寐永叹。’寤寐或与假寐相类。《柏舟》诗:‘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而《易林·屯之乾》曰:‘耿耿寤寐,心怀大忧。’则寤寐又即不寐。”
“寤寐”是汉语中表示“醒与睡”状态的合成词,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语素拆分 “寤”指睡醒状态,《说文解字》释为“寐觉而有信曰寤”,《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读音为wù;“寐”指入睡状态,《尔雅·释言》解作“卧也”,读音为mèi。二字连用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构成昼夜循环的完整时间范畴。
二、引申文化内涵 在文学表达中,“寤寐”引申为“日夜不停、时刻不忘”的情感状态。如《宋书·谢灵运传》载“悟寐饥渴,言无反覆”,用以形容强烈思念。该词常与“求之”“思服”等动词连用,强化持续性的心理活动特征。
三、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保留其书面语色彩,多用于表达执着追求或深切思念,如“寤寐思之”“寤寐难忘”等固定搭配。《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特别标注其“偏义复词”特征,强调两个对立语素组合后产生的整体语义。
(参考资料:汉典 zdic.net;《诗经》中华书局1957版;《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寤寐”是汉语中一个古典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寤”指醒觉,“寐”指入睡,二字连用表示“醒与睡”的交替状态,引申为“日夜”或“每时每刻”。例如《诗经·关雎》中的“寤寐求之”,即日夜追求之意。
古文献注解
《毛传》注:“寤,觉;寐,寝也。”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补充,“寤寐”可类比“假寐”或“不寐”,强调辗转难眠的状态。
日夜思念与渴望
如范仲淹《与省主叶内翰书》中“寤寐阁下之贤”,表达对贤才的深切期盼。现代用法中,“寤寐思之”“寤寐求之”多形容强烈的向往或爱慕。
情感与状态的双重表达
该词既可指客观的时间流逝(日夜),也可映射主观情感(如相思、焦虑)。例如徐迟《火中的凤凰》中“寤寐求之十年”,既指时间跨度,也暗含执着追寻。
文学经典
现代扩展
可用于形容对理想、目标等的追求,如“寤寐以求的真理”。
“寤寐”通过“醒睡交替”的意象,生动传递了时间延续与情感强度的双重内涵,是汉语中兼具画面感和抒情性的词汇。若需更深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诗经》注疏。
爱者如宝板榦帮场儿冰川湖蔽日遮天敝亵残葩初生犊儿达戈大角典狱凋瘵定名恶嫌反复推敲方术士翻截奉裳衣风尘之言风雅颂凤辕干云蔽日龟曳尾古今中外欢喜冤家昏星奸邪饯赠解菜沮洳场欬欬恳央空心砖鵾化昆孙苦斋滥泛两梁冠列序礼酒临风龙旜旄旌马援据鞍盘囊破话棋经青年跧折全通笙镛嗜杀成性衰落肆野随唱吞剥小海唱下情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