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栎的意思、散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栎的解释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 散木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散栎”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散栎”由“散”和“栎”组成:

组合后,字面意为“不成材的栎树”,常比喻无用之人或缺乏实际价值的事物。


二、典故出处

该词源自《庄子·人间世》中的寓言故事:
匠人石(名为石的木匠)见到一棵巨大的栎树,却认为它木质疏松、无法制作器具,因此不屑一顾。栎树托梦自述,正因“无用”才得以存活长久。庄子借此表达“无用之用”的哲学思想。


三、引申含义

  1. 自谦之词:古人常以“散栎”自喻,表示谦逊,如明代唐顺之诗句“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
  2. 批判视角:暗指某人或事物缺乏实际才能或价值,例如形容庸才或无法胜任职责者。

四、相关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栎树的植物特性或《庄子》原文,可参考古籍或植物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栎》是什么意思

《散栎》指的是一种古代乐器,也称为散状栎(或称散箜篌),是古代中国的弦乐器之一,属于撞弦乐器的范畴。该乐器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横放撞击琴弦的方式发声。散栎的音色清脆悦耳,曾经是宫廷乐队和宴会场合中常用的乐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栎》这个词的部首拆分为木和音,其中,“木”表示该字与“木”有关,而“音”表示该字与音乐有关。总共有16个笔画。

来源

“散栎”一词最早出自明代郑文宝的《吕氏春秋·公羊传》:“(~)(孔子)一出之散炻。”这里的“散炻”指的是按照音律弹奏散箜篌的音乐。后来人们将其简称为“散栎”,并且成为固定的名称,用来指代这种乐器。

繁体

在繁体字中,“散栎”写作“散櫟”。其中,“櫟”是指柞栎,树种名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散栎”写作“散櫟”。其中,“散”字由“出”和“工”组成,表示音乐声音散出;“櫟”字由木头和轮组成,表示柞栎这种树木的形态。整体书写上看,字体特点鲜明,线条简洁。

例句

1. 他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一曲美妙的散栎乐曲。
2. 学习散栎需要对音律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组词

散曲、散文、散乐、散漫

近义词

散箜篌、弦琴、音乐器

反义词

合奏、合拍、协奏

别人正在浏览...

宝蓝卑困变色之言博措察罕谗贼畴辰胆落叠鼓跌仆都君风承风尘之惊奉慰浮惑怪怖乖僻国正灏茫和适红尘鸿渐之仪皇陵坚不可摧极乐衿服惊痫僦柜几砚倔僵袴襦剌缪狼章辽东白鹤翏翏虑微毛脚鷄明辩命车靡衣媮食怕莫前者人术瑞曲煞果圣殿示形黍米酒硕果疏条四扰丸散膏丹威裁渭濩向午香玉萧帝寺效谋吓辱谢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