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私邪的意思、私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私邪的解释

偏私邪曲。《韩非子·和氏》:“今人主之於法术也,未必 和 璧之急也,而禁羣臣士民之私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奏乞屏絶私邪,休息土木,以弭天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私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和古籍用例解析。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私”的本义

    指个人、私下或偏袒,与“公”相对。《说文解字》释“私”为“禾也”,后引申为个人利益或隐秘行为。

  2. “邪”的本义

    原指方位不正(《说文》:“邪,琅邪郡”),后衍生为“不正”“奸佞”之意,如《广韵》注“邪,不正也”。

  3. “私邪”的合成义

    指因个人私欲而产生的奸邪、不公正行为,强调动机的私利性与行为的偏颇性。例如:

    《韩非子·有度》云:“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其中“私曲”与“私邪”义近,均指徇私枉法之举。


二、古籍用例佐证

  1. 《管子·明法解》:

    “故私邪者,所以乱法也。”

    ——此处指谋私利的邪行会破坏法制。

  2. 《汉书·贾谊传》: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以私邪害公。”

    ——批判官吏因私心损害公共利益。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私邪”为“偏私邪恶”,引《管子》例句(ISBN 978-7-5326-4890-5)。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邪”含“行为不正”义项,与“私”连用强调动机不纯(ISBN 978-7-100-01595-4)。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虽罕见于当代口语,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法律史或廉政文化时仍有学术价值。例如:

“监察制度旨在约束官吏的私邪之行,保障公权力廉洁。”


资料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私邪”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私邪”指偏私邪曲,即行为或思想偏离公正、道德,带有个人私利或不正当倾向。其中“私”强调个人利益,“邪”则指违背正道或公义。

二、详细解释

  1. 核心内涵
    该词多用于描述为追求私利而违背正义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常见于对官员、权力滥用者的批判。例如《韩非子·和氏》中批评君主忽视法治而纵容臣民的“私邪”之举。

  2. 延伸意义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个人或团体因私欲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

三、出处与例句

四、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常见于对历史、政治、社会现象的分析,强调对道德与法治的维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韩非子》或宋代笔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婴半篮脚边极标白兵严敝屣不欢而散才此産莳坼堠驰侠储皇踧踖不安蛋花汤独身主义风尘仆仆風行草從風起雲飛凤婿共釂官宦酣呼湖翻剪断架弄骄悖寄当归解券戒体攫腾空窍骊峰柳蚕离言辨白龙津乱端马院冥合涅石溺冠旁车被甲执锐清浊穷观染尘软梏伤筋动骨生爻食食衰谬庶襚四棱死丕丕帑府拖车吐谷浑威燀诬诈湘灵鼓瑟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