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荀子·哀公》:“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魏书·崔浩传》:“漠北高凉,不生蚊蚋,水草美善,夏则北迁。”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愿》:“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万手、无量数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美善”是由“美”与“善”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美好善良的品质或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词源
“美”指美好、完美,“善”指善良、德行,两者结合既强调外在的和谐美感,也包含内在的道德高尚。如《荀子·哀公》中提到的“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即指士人虽无法达到完美境界,但必须坚守部分美德。
深层含义
该词常用来形容品德正直、行为良善的人或事物,例如《魏书·崔浩传》描述漠北“水草美善”,既指自然环境的丰美,也暗含对理想状态的赞美。现代作家许地山在《愿》中,更将其引申为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祈愿。
使用场景
综合意义
“美善”融合了美学与伦理的双重标准,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品格的期待,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人修养的倡导,强调内外兼修的价值导向。
美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美”和“善”。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具有美好的品质和善良的行为。
“美”的部首是羊,它的笔画数为8。而“善”的部首是口,它的笔画数为12。
“美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卫灵公》:“美不在外,而在内则自然光辉。”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内在美和品德的重要性。
在繁体中,“美善”这个词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美善”这个词语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意思和现代的写法相同。
他的行为始终充满着美善,深受大家的喜爱。
美德、美好、善行、善良等
善良、仁善、良好
丑恶、恶劣、邪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