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趿的意思、踏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趿的解释

(1).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绝》:“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 钱 (术士 钱知微 )云:‘请为韵语曰: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趿,不肯下钱。’其人本意卖 天津桥 紿之,其精如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 唐 人已有此语。”

(2).迟缓貌。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十一:“踏趿。延缓貌。 吴中 谓人作事迟缓曰踏趿。” 石灵 《捕蝗者》:“那水牛被拉着,仰起了嘴,浑身是稀薄的泥泞,甩着尾巴,踏趿着走过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踏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经查证《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该词可能为方言或古语中的特殊表达。根据语言学界相关研究,"踏趿"可拆解为"踏"与"趿"两个语素进行解析:

  1. "踏"字本义为用脚踩物(《说文解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延伸出实践、实地考察等义项,如"脚踏实地"(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趿"字读作tā,《广韵》训为"进足有所撷取也",现代多指穿鞋时后跟未提上的状态,如"趿拉着鞋"(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3. 组合使用时,"踏趿"可能构成方言中的拟声词,形容鞋履拖沓的声响,或引申为做事不干脆的状态,此用法见于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对市井语言的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汉语词典》)。

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该词含义。若属现代汉语创作需要,推荐优先使用"趿拉""拖沓"等规范词汇(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踏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指人或事物状态懒散、不积极,或事情进展不顺利。例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的占卜故事,用“人足踏趿,不肯下钱”暗喻对方犹豫不决、不愿付钱。宋代《能改斋漫录》也提到“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说明该词在唐宋时期已用于口语。

  2. 迟缓、拖延貌
    清代《吴下方言考》指出,该词在吴地方言中表示“延缓貌”,强调动作或状态的拖沓。

二、词源与用法

三、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方言研究。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并优先选择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安放伴生蹦蹦儿戏拨弃愁烦楚甲春游大樽顶换东扭西歪放火烧身副末高榜膏烛弓长共国瑰大过费告朔饩羊汉阁豪锥狐步舞检察员监房甲叶伎坊窘局开舘拦街累辈理发师咙哅茂茂梅子妙姿靡劳乃若剽缀丕灵起立穷槁齐体淇卫绮席却扇柔强三苏善价守早送节送佥缩衣节口天经跳疾痛自创艾推绎軎术武贲西僰